《三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解說與賞析
卜伽丘的《十日談》里描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比薩城里有位數一數二的漂亮姑娘,被父母嫁給了一個形同枯木、心如死灰的法官。丈夫整日用那套月圓月缺的禁忌來教她節欲,她沒法過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海盜搶去,這才真正嘗到了生活的歡樂。后來丈夫找到了她,想方設法要贖她回去,可她卻寧可和海盜同居,也不愿跟丈夫回去。丈夫這才明白:“自己已經老朽了,卻偏要娶一個年輕的姑娘來做太太,這是件多么愚蠢的事啊!”(見第二天故事第十)
是啊,古今中外,生活中有多少這樣愚蠢的事啊!《警世通言》中的《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是一件,《勘皮靴單證二郎神》又是一件。本篇寫韓玉翹年方及笄時被選入宮中,但皇上只寵幸一個安妃,這位韓夫人從未沾過雨露之恩,因而懨懨得病,被遣出宮將息病體。一次她到二郎神廟許愿,見了神像,頓時目眩心搖,禱告將來也能嫁得一個好似尊神模樣的丈夫。不料被旁邊的孫廟官聽見,于是他假扮神道,夜夜同她幽會。韓夫人得遂平生之愿,再也不愿回宮。
這兩個故事,一西一中,真可謂異曲同工。一個因為嫁了個形同枯木的丈夫,寧愿和海盜同居,也不愿跟做法官的丈夫回去;一個因為入宮后從未享受過愛情的幸福,寧可和假扮神道的廟官幽會,也不愿再回到天子的宮里。對于她倆來說,起碼有兩點是相同的: 一是在她倆法定的婚姻關系里,她們享受不到愛情的幸福,過不上正常的夫妻生活;二是為了享受生活,她們都寧可和作為“賤民”的海盜、廟官在一起,而不愿回到體面的法官和顯赫的天子身邊。
這兩個故事的驚人相似之處決不是偶然的。在封建的婚姻制度下,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往往是婦女首先成為這一制度的犧牲品,她們或是由父母包辦嫁給了自己不喜歡的男人,或是由雙親作主送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終身享受不到青春和愛情的幸福。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婦女為了反抗這種婚姻,便自覺不自覺地走上了被恩格斯稱之為“破壞婚姻的愛情”道路,即背著丈夫和情人私下偷情。雖然“從這種力圖破壞婚姻的愛情,到那應該成為婚姻的基礎的愛情,還有一段很長的路程” (恩格斯《家庭、國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但這種“破壞婚姻的愛情”卻是對封建包辦婚姻的嘲弄和否定,在歷史上起著破壞和瓦解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作用。《十日談》里那位法官妻子的慷慨陳詞和她毅然同封建家庭決裂的實際行動,正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里的韓夫人雖不像她的異國姐妹那樣果敢決斷,但她的行為無疑具有同樣的意義。
不僅如此,這兩個故事還告訴我們: 男女之間的性愛是人類共同的天性,它有著無法抵御的誘惑力,人類應該把它引向高尚純潔的方向,而不是把它視為洪水猛獸,一味排斥壓制。《十日談》里那位法官的妻子之所以不愿離開海盜,無非是因為她從他那里享受到了真正的生活;本文中的韓夫人過去之所以懨懨得病,后來又“精神旺相,喜容可掬”,也無非是同樣的原因。對于韓夫人來說,宮中的生活雖然富貴已極,但缺少人生的樂趣,而與假神道的幽會雖然只能偷偷摸摸進行,但充滿了人間的恩愛。因此,她惟恐再“催她入宮,只有五分病,裝做七分病,間常不甚十分歡笑。每到晚來,精神炫耀,喜氣生春”。而當內侍奉旨請她“早早回宮”時,她對內侍道:“氏兒病體只去得五分。全賴內侍轉奏,寬限進宮,實為恩便。”即使最后假神道暴露被捉,她好一場惶恐,但也未對自己的行為后悔,而是認為“了卻相思債,得遂平生之愿”。后來嫁得個在京開官店的遠方客人,也“盡老百年而終”,似比宮中強得多。足見皇宮的嚴格戒律,夫人的榮耀地位,都未能泯滅她的追求世俗生活的欲望。由此可見,人性和人欲的力量比宗教和道德的戒規要強有力得多。
本文的藝術特色表現在心理描寫方面。韓夫人見了二郎尊神模樣以后回到家里對天禱告,她第一次送走了假神道以后左思右想,都細膩地表現了她對愛情生活的渴求和向往,使人物的思想感情顯得更加真切動人。
同時,本文在懸念的設置上亦有一定特色。開始,假神道來無影去無蹤,寫得撲朔迷離,使人疑竇頓生。直到最后,通過細致復雜的破案過程,才使真相大白,原來是廟里的孫廟官做下的手腳。懸念的設置,增添了讀者尋根究底的興趣。
上一篇:《紅樓夢·共讀《西廂》》解說與賞析
下一篇:《儒林外史·匡超人》解說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