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兩晉演義
明萬歷四十年(1612)周氏大業(yè)堂刊本《東西兩晉演義》正文書影
明武林刊本《東西兩晉演義》正文書影
明代白話長篇?dú)v史演義小說。一名《東西兩晉志傳》、《東西兩晉全志》、《后三國東西晉演義》、《三國演義續(xù)編》、《后三國志演義》。一本十二卷三百四十七則。不題撰人。據(jù)序知編者為雉衡山人,雉衡山人名楊爾曾,字圣魯,號雉衡山人,浙江錢塘人;一本十二卷五十回。題“武林夷白主人重修,泰和堂主人參訂”,編者實(shí)即楊爾曾。成書于明萬歷年間。
現(xiàn)存十二卷三百四十七則本主要有明萬歷四十年(1612)周氏大業(yè)堂刊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清帶月樓刊本,藏南京圖書館;清英德堂刊本;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上海石印本。十二卷五十回本主要有明武林刊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清嘉慶四年(1799)敬書堂覆明三臺館刊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1987年時(shí)代文藝出版社排印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小說研究資料叢書”排印上海圖書館藏清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周氏大業(yè)堂刊本及武林刊本。
司馬炎篡魏,國號晉,即位稱武帝,定都洛陽。平吳之后,諸大臣為爭功封爵而相互構(gòu)怨。皇后楊氏及其父楊駿、叔楊珧、楊濟(jì)受寵,勢傾朝野。武帝縱欲聲色染重疾,不久駕崩。司馬衷即位為惠帝,楊駿總攬大權(quán)。皇后賈氏是賈充的女兒,容貌黑丑,性妒心毒。她從前做妃子時(shí)曾親手殺死宮人,還戟傷孕妾。今日做了皇后格外荒淫放蕩,先與太醫(yī)等淫亂,又招宮外少年同寢。賈后還好玩權(quán)略,常垂簾臨朝干預(yù)朝政。楊駿奏請撤簾,賈后聽從孟觀之計(jì),矯詔稱駿謀反,火焚楊府,誅殺三族,皇太后楊氏也遭貶為庶人。
楊駿既滅,賈后奏請由心腹汝南王司馬亮參輔朝政。亮獨(dú)斷專權(quán),誅滅異己,一時(shí)朝野驚恐不已。亮忌楚王司馬瑋威名,想置他于死地。司馬瑋聞訊后先下手為強(qiáng),反告司馬亮與尚書衛(wèi)璀謀反而殺之。事后賈后知錯(cuò)殺了司馬亮,就又把司馬瑋殺死,八王之亂由此開始。
惠帝長子司馬遹非賈氏親生,賈后屢有謀害太子之意。一次將遹灌醉后詐稱遹想殺帝,惠帝貶遹為庶人,又被賈后派人亂棒擊死。趙王司馬倫聽說太子被賈后所害,就聯(lián)絡(luò)齊王司馬冏共討賈后,誅其九族。司馬倫自封相國,以惠帝名義率兵清君側(cè)。他大權(quán)在握后便產(chǎn)生了自己做皇帝的念頭。一日,他大宴群臣,宣稱惠帝已廢,自立為帝,眾臣皆不敢言。齊王冏不平而傳檄詔各路王師諸侯會攻趙王,趙王大敗,飲金屑苦酒而死。齊王冏執(zhí)政擅權(quán),任用奸佞,不明是非。張翰忠言進(jìn)諫,冏怒而不從,翰只得辭官回鄉(xiāng)。后齊王冏又被河間王司馬顒所殺。一時(shí),諸王之間彼此攻伐,戰(zhàn)火綿延,內(nèi)戰(zhàn)不已。惠帝被東海王司馬越毒死,太弟司馬熾即位為懷帝,殺河間王司馬顒和成都王司馬穎。
明萬歷四十年(1612)周氏大業(yè)堂刊本《東西兩晉演義》插圖書影
明武林刊本《東西兩晉演義》插圖書影
正值晉國內(nèi)部爭奪加劇之時(shí),異族也對晉虎視眈眈,先有氐、羌犯境,又有匈奴興師。匈奴人劉淵自稱漢帝,遣大將石勒率部南下,兵克襄陽,又圍攻洛陽。懷帝聽說石勒兵臨城下,大驚失色。雙方相持月余,劉淵子劉聰繼位,令劉曜增援石勒,洛陽被攻下,懷帝作了階下囚。不久,瑯玡王司馬睿被推為盟主,以復(fù)晉室。劉聰率兵犯晉,殺死了懷帝。太子司馬鄴即位,號愍帝。晉朝國祚日漸衰微,劉聰很快又攻占了長安。愍帝降漢,被害于平陽。王導(dǎo)等聞長安失守,愍帝被害,推司馬睿為晉元帝,國號東晉,建都建康。
漢王劉聰病故,劉粲繼位。粲生性荒淫。靳準(zhǔn)殺死劉粲,自立為天王。劉曜、石勒發(fā)兵伐準(zhǔn),將其誅滅。劉曜遂繼漢王位,遷都長安,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曜、勒因受人離間而生隙,曜每日只顧飲酒作樂,石虎等遂擁石勒即趙王位,史稱后趙。這時(shí),王敦起兵作亂叛晉,元帝憂憤而死,太子司馬紹即位為明帝。明帝命溫嶠討伐王敦,又依王導(dǎo)之計(jì)下詔激怒王敦,王敦憂憤而死。明帝又派兵討伐王敦余部,王敦之亂遂平。
明帝雖才可濟(jì)世,奈何短命,在位三年就病故。年僅五歲的太子司馬衍即位為成帝,由太后臨朝稱制,王導(dǎo)、庾亮等輔佐。庾亮性多忌疑,不得人心,引發(fā)蘇峻、祖約之亂,庾亮敗奔潯陽。后溫嶠請?zhí)召┌l(fā)兵相助,蘇峻被侃軍殺死。祖約投降了后趙王石勒,石勒兵攻破洛陽,前趙被滅。
明武林刊本《東西兩晉演義》插圖書影
待成帝崩,二子尚在襁褓之中,同母弟瑯玡王司馬岳即位為康帝,二年后病故。由皇后抱二歲的太子司馬聃即位為穆帝。其時(shí),晉幾次驅(qū)兵伐趙,未果。不久,穆帝駕崩,司馬衍子司馬丕即位為哀帝。這時(shí),桓溫平蜀有功,封為征西大將軍,殷浩為中軍將軍。后趙石勒、石虎已死,諸子為爭奪王位火并。殷浩領(lǐng)兵北伐,連遭敗績,朝野生怨,帝降詔貶浩為庶人。此后桓溫大權(quán)在握,有平天下成帝王之志。他剿三秦,伐苻氏,解了洛陽之圍,聲威大振。不久哀帝病亡,其弟司馬奕立為廢帝。桓溫又廢奕為海西公,迎會稽王司馬昱為簡文帝,以謝安為大司馬,自己率師在姑蘇抵御秦寇。兩年后昱卒,謝安等擁太子司馬曜為孝武帝。溫聽說簡文帝遺詔沒有禪位于自己,知中了謝安的計(jì),又氣又恨,一病而亡。
秦王苻堅(jiān)欺晉室無人,與兄苻融領(lǐng)兵南下。謝安、謝玄叔侄決意迎敵拒秦,領(lǐng)兵八萬屯于淝水。他們先破秦軍前鋒于洛澗,又用計(jì)火燒淝水秦營,內(nèi)外夾攻,秦軍慘敗。苻堅(jiān)在佛寺被姚萇縊死,萇也驚悸而亡。苻丕即位,不久也被燕兵殺死,苻登繼位。這時(shí)慕容垂乘亂恢復(fù)燕祚,代王拓跋珪自稱魏王,引起秦國政局一片動蕩。
晉孝武帝嗜酒荒淫,一日醉寢于清暑殿,張貴人令宮人以被蒙其面而窒息致死,詭言帝因暴病崩。太子司馬德宗即位,稱安帝。安帝年幼無能,會稽王司馬道子掌管朝政。
魏王拓跋珪興兵討后燕,各地皆歸附之。
后燕王慕容寶因勢弱被蘭汗殺死,其子慕容盛誅殺蘭汗后,繼位為王。盛死后,傳位子慕容熙。不久,熙又為慕容云所殺,后燕即亡。馮跋被推為王,史稱北燕。
這時(shí),李皓自立為西涼王,稱藩于晉。
后秦自姚萇死,姚興即位,伐后涼,呂隆降后秦。興亡,姚泓即王位,后泓降劉裕,被殺。
其時(shí),正是亂世出英雄。丹徒京口里人劉裕,小名寄奴,武藝謀略出眾。劉裕先出兵討平謀反的孫恩,又破桓玄荊州之亂,舉兵勤王,迎歸安帝。此后,劉裕揮師北進(jìn),兵圍廣固城,擒獲燕王,南燕滅亡。此時(shí)盧循攻陷東南三郡,直逼建康。劉裕克南燕后即班師,用計(jì)大敗盧循,盧全家被誅。自此劉裕名震遐邇,他乘勝而進(jìn),先以妙計(jì)取成都,再兵進(jìn)潼關(guān),陷洛陽,克長安。后秦凡三十二年,被劉裕除滅。劉裕勞苦功高,會宴百官,欲取晉而代之,又恐被人議篡逆之罪。太史令駱達(dá)等鴆酒毒殺安帝,詐稱發(fā)病而崩。劉裕又親扶瑯玡王司馬德文繼位,號恭帝。二年后,恭帝親捧玉璽予裕,傳詔禪帝位于裕。裕廢恭帝為零陵王,不久又殺之。劉裕改晉泰始?xì)v為永初歷,史稱南朝。兩晉自司馬炎到恭帝凡十五世,共一百五十六年,終為劉裕所滅。
上一篇:《東周列國志》介紹|賞析
下一篇:《兩緣合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