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忘憂芳草
【出典】 《文選》卷五三三國魏·嵇叔夜(康)《養生論》:“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舊題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萱草,一名紫萱,又呼為忘憂草。”參見“北堂萱”條。
【釋義】 古人認為,萱草可令人忘記憂愁,稱它為忘憂草。詩詞中常借以詠愁懷。
【例句】 ①謾道草忘憂,也徒將、酒解閑愁。正江南春盡,行人千里,蘋滿汀洲。(李甲《過秦樓》[賣酒爐邊]490)這里用本典為襯托,表現離愁濃重,難以解脫。②可待合歡翠被,不見忘憂芳草。(賀鑄《定情曲》[沈水濃熏]526)這里反用本典表現熱戀之中的詞中人歡快無憂。③恨易失、千金笑。更逢何物可忘憂,為謝江南芳草。(賀鑄《御街行》[松門石路秋風掃]532)這里說忘憂草也難以幫助自己忘卻失去美人的愁怨。
上一篇:典故《忘形湛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忘懷無物我》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