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德維?!べM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思格斯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輯,1965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197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單行本。本書寫于1886年,同年發表在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刊物《新時代》第4、5期上。1888年經修改后,增寫了序言,并把馬克思寫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作為附錄,出版了單行本。
這本著作全面論述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黑格爾、費爾巴哈哲學之間的批判繼承關系,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及其理論來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全書由序言,正文4章和普列漢諾夫為俄譯本寫的序言三部分組成。在序言中,恩格斯明確指出寫作本書的動機,”把我們和黑格爾哲學的關系,即我們怎樣從這一哲學出發并且怎樣同它脫離,做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說明”。在正文中,恩格斯在分析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時,揭示了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闡述了其階級實質;在評價費爾巴哈哲學時,肯定了費爾巴哈哲學的唯物主義立場,同時揭示了其形而上學性與不徹底性。恩格斯在本書中還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哲學中二大陣營的根本對立,為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提供了科學準則。
本書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列寧曾指出:如同《共產黨宣言》一樣,此書是每個覺悟工人的必讀書。
上一篇:《販書偶記·販書偶記續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遼史紀事本末》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