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樓閣圖
清·王時敏作
紙本水墨
縱一三三.一厘米
橫六三.三厘米
藏故宮博物院
清初,活躍在山水畫壇上的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合稱“四王”。他們認真學習古法,并把古人的筆墨,作為他們創作的基礎,以此造成一種以仿古為準則的山水畫美學體系。然而,他們仿古的目的是想從古法古意中找到自己。“四王”的作品,顯示出四種差異的藝術風格,這正是他們有成就處。
仙山樓閣圖
王時敏是“四王”之首,受董其昌的影響最深。他一生服膺元代的黃公望,他說:“追溯曩昔藏子久一二其跡,自壯歲以迄白首,日夕臨摹,曾未仿佛毫發。蓋子久丘壑位置,皆可學而能,惟筆墨之外,別有一種荒率蒼莽之氣,則不可學而至。故學者罕得其津涉也。”(《王奉常書畫題跋》)可他夢寐以求的,不是黃公望的筆墨外形,而是一種境界,也是他自己的理想境界,這才使得他苦苦追索,到老不已。
此圖近景以兩株粗壯茂盛的長松壓軸,已見蒼勁郁勃的氣勢了,雖為賀壽的吉祥之物,卻是在為畫面的主題——仙山,定下了長青不老的調子;其他的雜木叢樹,都是陪襯。這也是他在畫里實踐著古賢的訓示:“長松亭亭,為眾木之表。”(郭熙、郭思《林泉高致》)“松樹山腳,藏根蒼秀,以喻君子。”(黃公望《畫山水訣》)松樹的畫法,與其說是師黃公望的傳統,不如說是董其昌授予他的范本更為確切。一輩子供奉老祖宗是虔誠的舉動,但終不如受朋友的施舍更為實惠。坡石和山巒畫得較結實,然而看上去卻很松秀疏朗,這是他數十年筆墨修煉的真功夫。另外,他從董其昌那里學來的用墨方法,明潔蒼潤,似正是黃公望所缺少的東西。
此畫題款:“乙巳冬日,寫仙山樓閣圖,為靜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七秩壽。王時敏。”鈐白文“王時敏印”,朱文“西廬老人”、“玄賞”印。
上一篇:《白云紅樹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春林山影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