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卷
明·王榖祥作
紙本設色
縱二五·五厘米
橫四九六厘米
藏廣州美術館
此卷是吳門畫家王榖祥四十一歲時所作。此時正值榖祥盛年,精力充沛,法度謹嚴,所繪四季花卉,生意盎然,顯見是寫生高手。在卷末的自題中,可知他當時得到沈周的一幅花卉卷,一時興至,效寫一過,確是他平生的得意作品。他是名畫家文徵明的高足,得到乃師的真傳,故書法極似文徵明。卷前引首“效顰前賢”四字,也是榖祥自書??钍稹袄舨坷赏鯓b祥”,可知作此卷時,在嘉靖二十年(1541),他尚未棄官,正任吏部郎中的時期。后因有司選事,時太宰汪繞秉銓不公,榖祥持法不阿,因屢忤汪而左遷真定通判,遂念母老乞歸吳中,后屢奏起,終不赴任。有勸他重出者,他笑曰:“豈有青年解綬,白首彈冠者。”一時頗得清望。返蘇州后,杜門卻掃,焚香而坐,一室之內,圖書琳瑯,手錄古文辭至百千卷,都精好不忍觸手。他持身峻潔,不妄交一人,奉養高堂幾達三十年之久,于隆慶二年(1568)卒,時年六十八歲。
這卷花卉,共繪牡丹、蘭花、繡球、荷花、百合、秋葵、芙蓉、水仙、梅花等十二種折枝花卉,畫得精妍有法,設色淡冶宜人。自云臨石田,確具沈石田的遺法,所貌四季花卉均各具神韻,所謂既能貌花之態,又能寫花之韻者。明徐沁《明畫錄》中稱他“工寫生,花鳥精妍有法”。各花的布置,宛如元人錢選的《八花圖》,每花各取一枝,自成章法,由于畫得非常生動,有活色生香之妙。他的這種畫風,既是寫意的,又是真實的,上承沈石田余緒,下開周之冕、王武之門,為一代花卉畫之正脈,可逼視元人。他的書畫,不特為時人所重,也對后世有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徐沁《明畫錄》對王榖祥的評論:“中年絕不肯落筆,流傳率多贗本。”王世貞《藝苑卮言》也說:“(王榖祥)中年絕不肯落筆,凡人間所傳者,皆贗本也?!边@兩人所言,定非虛語。迄今流傳于世的王榖祥花卉,雖不能說盡是贗本,但畢竟真跡是十分稀少,大都是屬于可疑之作。即使此卷之精,正像卷后顧元跋語稱其為平生得意之作的佳評,應該是無疑問的,可是此卷經當代書畫鑒定專家的審慎鑒定,仍有可疑成分。因此今天要確認王榖祥的親筆,是確屬困難。但是此卷在藝術角度上來欣賞,仍不失為一幅佳作。
花卉卷
王榖祥的父親名王觀,字惟颙,號款鶴,有子二人。長子榖禎,字善之,亦官于京師,是祝允明婿,因此王父與祝允明是親家。陸心源《穰梨館云煙過眼續錄》著錄有祝允明致王觀七札,稱王觀為親家可證。次子即榖祥(字祿之)。當時王觀也和唐寅友好,唐寅曾為作《款鶴圖》卷,沈周有題詩。王榖祥既是文徵明的弟子,在父輩友好中又有沈周、唐寅,得到這幾位杰出畫家藝術上的熏陶和滋養。王榖祥的藝術造詣,是由他在優越的環境中陶冶而成,并不是偶然的。
上一篇:《霽雪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曲水園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