霽雪圖
明·謝時臣作
絹本設色
縱一九八.九厘米
橫九八·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館
這是一幅淡設色的山水大軸,氣勢磅礴,墨酣筆暢。作者是明代中期蘇州著名畫家謝時臣,畫史上說他山水畫受沈周畫風影響,并且善作巨幛大軸。這幅題名《霽雪圖》,正是他風格很典型的代表作品。
武當山是明代道教圣地之一,在題識里可以看到作者少年時曾經親歷其地,有很深的印象。所以當他五十五歲根據回憶畫這幅畫時,仍然能夠想見當年目睹的景象。
這幅畫的構圖,很像沈周《廬山高圖》的布局。畫幅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形成一條主線,自下而上用巖石突兀、宛延揚翠直上峰嵐來開展的,因此氣勢特別雄闊壯偉。其于左下角置一山坡,有數株蒼勁郁茂的松杉,帶著雪意傲然挺立。坡間有一山道,一隊苦力牽著馱運的馬匹,冒著風雪艱辛地行進著。傍于這坡旁的是一行叢竹,下俯淙淙溪流,溪流對面乃山坳幽谷,可以看見騎馬或坐著滑竿的仕人在向山阿深處行進,恰與左旁山道上的苦力人群形成勞逸的鮮明對照。
畫幅的右上角,在迥出云表的秀峰下,作者用茂密的松柏,環抱著一批下臨無地的殿閣樓臺,這就是題款所點的“紫霄宮”莊嚴圣地。
作者在整幅畫的構思上很巧妙的一點,是他在峰嵐主線的中部,設置一亭,并用曲欄明顯地暗示人們這山道的上通下達。往上轉過山頭可去紫霄宮的方向;往下在明亮的山巖背后,一條精致的扶欄細徑,在提示行旅仕人能登級而上。這一布局上的構思,使整個畫面串聯貫通起來,確是不凡手筆。
霽雪圖
謝時臣生當吳派的盛時,這幅畫顯然有沈周的影響。筆墨濃重穩實,但又走在吳派的雅致清麗之外,沒有沈周的沉著、靈秀和沖和。在畫風上更多地近似浙派的強悍刻實氣息。謝時臣的畫不為吳派所器重,但也許正因為這樣,使他免于墮入吳派晚期的甜弱畫風。
上一篇:《罨畫山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花卉卷》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