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泛艇圖
元·林卷阿作
紙本水墨
縱二五.八厘米
橫六一.五厘米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林卷阿的這幅作品,就其風格的淵源來看,是和朱德潤以及仿北宋李成、郭熙這路傳統相通的。盡管林本人是方從義的弟子,但這里卻見不出多少乃師的影響。元代畫家的“復古”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積極意義。它能夠使畫家們在創作心理上找到支持自己的依靠。因為當時文人畫家們在蒙古統治者的迫害下,心靈遭受了創傷,前代的藝術精神,正可以給他們以一定的安慰。像這幅畫的畫題,也就是消極遁世的表現之一。對統治者的不合作意味著對他們自身價值的一種肯定。
從藝術發展來看,林卷阿很重視書法與繪畫筆墨的相關性。因此畫面右側山崖的勾勒,很有一番功力。線條的表現不僅是繪畫性的,同時又具有書法意味。每一筆都可以供人欣賞,很能體現線條自身的力量。這種審美高度的達到,實在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它靠著幾代畫家的共同提倡和實踐,最終得到了確認。它對后來的繪畫發展意義重大。
坦率地說,欣賞這樣的作品,很難引起激動的情感。它屬于深思熟慮之后的意念傳達,常常需要訴諸人們的理解力。程式化的筆墨構成,心閑意定,平淡天真,然而虛淡中所蘊涵的意味是豐富的。畫幅平穩,有開有合,一葉小舟添置在略嫌空疏的左下,使畫面顯得很完善。這種作品,很典型的是在畫修養,畫筆墨的功夫。畫家自己題寫說,他仰慕倪云林、趙善長等元代大家的學問品操和筆墨涵養,所以在畫這幅畫時,也希望能具有那樣的水平。畫面雖然有具體的對坐或信步的文人以及漁船舟子的形象,但它更重要的是在寄托一種理想,表示對于自己崇敬的大師的心情。用畫家的話說,是“心同千里晤對”,進行心理上的交流。這很像畫家給作品命題,任意地標出他自己在何時何地的何種心情,然后就讓欣賞者在這范圍內盡情地發揮想象,使畫的內涵隨之擴大許多。
湖山泛艇圖
上一篇:《高高亭圖》原圖影印與賞析
下一篇:《青卞隱居圖》原圖影印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