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清·惠棟《漢事會最人物志》卷中
[述要] 孔融四歲時,與哥哥一起吃梨,他總是拿小的。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說:“小兒自然應當拿小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孔融讓梨”的故事。
[事主檔案] 孔融(153—208) 漢末文學家。字文舉。魯國魯縣(今山東曲阜)人。曾任北海相,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職。言論往往與傳統觀念相背。所作散文,鋒利簡潔,多譏嘲之辭。又能詩。為“建安七子”之一。因觸怒曹操被殺。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清·惠棟《漢事會最人物志》卷中
[述要] 孔融四歲時,與哥哥一起吃梨,他總是拿小的。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說:“小兒自然應當拿小的。”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孔融讓梨”的故事。
[事主檔案] 孔融(153—208) 漢末文學家。字文舉。魯國魯縣(今山東曲阜)人。曾任北海相,又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職。言論往往與傳統觀念相背。所作散文,鋒利簡潔,多譏嘲之辭。又能詩。為“建安七子”之一。因觸怒曹操被殺。明人輯有《孔北海集》。
上一篇:《嫦娥報我名 黎淳》
下一篇:《小人樊須 秦觀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