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頌》計四篇,為《駉》《有駜》《泮水》《閟宮》,序皆以為頌僖公之作。我們現在看這些詩中,其有事實可考者,為《泮水》中之“淮夷攸服”“既克淮夷”“憬彼淮夷,來獻其琛。”等事,這當是《左傳》中,記僖公十三年夏,從齊桓,“會于咸,淮夷病杞故,且謀王室也。”十六年,“十二月,會于淮,謀鄫且東略也。”又《閟宮》之“戎狄是膺,荊舒是懲”。又言“淮夷來同”,又言“保有鳧繹,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蠻貊。及彼南夷,莫不率從。”這當是僖公四年,師隨齊桓公伐楚的事。據《左傳》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魯僖公隨齊桓公攘蠻夷而安中國,在魯君中,該是比較有武功的,所以告廟作頌。不過究其實際,當多溢美之辭。
《魯頌》作者,序以為《駉》是史克所作,而《閟宮》稱:“奚斯所作”,或也可信。
上一篇:《魚藻》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雞鳴》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