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作俑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釋義】 孟子勸梁惠王不要用苛政來屠殺百姓時,引孔子語“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首創以人形木偶、土偶來殉葬的人該會斷子絕孫),來說明絕不該使百姓活活餓死。后因以“作俑”喻指首開惡例。
【例句】 誰作俑,陳堅伯大,附勢專權。(蕭某《沁園春·譏陳伯大御史》3321)這里援用本典指斥附勢專權的陳伯大御史涂炭生民。
上一篇:典故《眾齊咻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作抑詩》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