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子問公叔文子章
子問公叔文子于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后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后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后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公叔文子是衛國很有名的賢大夫,人們傳他不言、不笑、不取。孔子向公明賈求證,公明賈告知是誤傳。公叔文子并非不言、不笑、不取,而是講話適時,笑逢其時,取之以義,大家都以為應該,不討厭他。
人能做到言笑適時,以義取之,以至于大家覺得這人不言、不笑、不取,實在是難以想象的,雖孔子也有所懷疑。只是孔子與人為善,不好意思去說破,故委婉地表以疑問。
品評人物,很容易說好時好入云端,說壞時壞至污泥。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上一篇:《子路問聞斯行諸章》意思|賞析|感悟
下一篇:《孟武伯問子路仁乎章》意思|賞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