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戶傷心生野煙(2),百僚何日更朝天(3)?
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
【注釋】
(1)菩提寺:在長安平康坊南門之東(今陜西省西安市城區東南隅),建于隋開皇二年(582)。安史之亂起,王維被叛軍俘虜,拘禁在此處。裴迪:王維之友,安史亂起,被叛軍俘虜,陷在洛陽。凝碧池:唐時凝碧池有兩處,一謂今陜西西安市,原唐禁苑內。另一謂河南省洛陽縣西禁苑中。供奉人:樂師、藝人。口號:口頭吟誦而成的詩歌。
(2)萬戶:此處指千門萬戶的宮殿。野煙:叛軍占據,隨地架炊,點火冒煙,遍地狼藉。
(3)朝天:朝拜皇帝。古代以帝王比為天子。
【賞析心得】
這首詩作于天寶末(756),作者已是五十七歲高齡的老人了。安史亂起,唐軍猝不及防,第二年就失陷京城長安。唐明皇攜帶楊貴妃、楊國忠等一班寵幸早已棄城不守,逃之夭夭。其他官員及老百姓不知皇帝逃往何處,好似群龍無首,京城一片混亂。杜甫及王維等聽說肅宗在靈武即位,化裝步行奔往前去,不幸都成了安祿山鐵騎的俘虜,被關在“長安宣楊里楊國忠舊宅”。杜甫在關押中乘機潛逃,往鳳翔投奔肅宗。安祿山為了籠絡人心,借重王維才名,強迫王任偽職給事中。王則服藥瀉痢,佯稱有病,寓居菩提古寺中、經藏院內,不受偽命。安祿山攻陷洛陽、長安兩京之后,貪圖享樂、無心西進,給了玄宗父子喘息機會。時值仲秋,天氣爽人,安在洛陽凝碧池大擺筵飲,大宴偽官,并叫從長安擄集來的供奉樂工一班梨園子弟奏樂助興。當安等叛賊沉浸在鳳蕭龍笛、羯鼓琵琶悅耳的樂聲中時,忽聽一片哭聲,大煞風景。原來樂工中人多帶淚痕,其中一人,手抱琵琶,俯首大哭。見安厲聲責問,便將手中琵琶向他擲去,隨即被衛軍亂砍,斫為肉漿,此人便是壯懷激烈、留名千古的樂工雷海青,當時陪安祿山宴樂的偽官中,有不少是唐玄宗的舊臣,甚至有他的駙馬張均、張垍,前相陳希烈等,可想不到,他們竟不如玄宗雷海青這班梨園弟子,辨別忠奸,嫉惡如仇,不惜血濺樂池。雷海青殉難的消息,很快就由秘密往來的裴迪傳給了關在菩提寺的王維,他萬分激憤,口吟絕句一首:“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全詩的意思是:唐朝偌大的宮殿、千門萬戶,現在都被叛軍踐踏,弄得烏煙瘴氣。什么時候再重現原來百官朝拜皇帝的空前盛況呢?今天梨園弟子們如此堅定,雷海青血濺凝碧池,就是對叛賊最大的反抗,即使強迫梨園人“凝碧池頭奏管樂”,叛賊也無福享受,安祿山等人只有不歡而散,敗興而歸。“秋槐葉落空宮里”,叛賊注定是要失敗的。王維吟完之后,隨即在經卷麻紙上寫下兩首絕句(內中就包括這首《私成口號誦示裴迪》),由寺中僧人傳給裴迪。后來,長安、洛陽兩京收復,安史之亂平息,朝廷規定:凡陷賊官以六等定罪。玄宗、肅宗對那些在安祿山、永王璘等處擔任過偽職,做過事的人,要按罪論處。王維在安賊“官名錄”上赫然有職,論罪要判死刑。就是裴迪及菩提寺僧人作證,出示王維寫在經卷麻紙上那首《私成口號誦示裴迪》,當時就表示了自己的心跡:“百官何日再朝天。”結果不但免了死罪,還得到肅宗的嘉許,真是“一詩救一命”。詩歌的作用,不僅是潛移默化,有時還會顯示出驚人的力量。
上一篇:常建《塞下曲四首選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韋承慶《南中詠雁詩》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