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訾余《馬嵬》詩曰:“‘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當日,貴妃不死于長生殿。”余笑曰:“白香山《長恨歌》:‘峨嵋山下少人行。’明皇幸蜀,何曾路過峨嵋耶?”其人語塞。……余《錢塘江懷古》云:“勸王妙選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或訾之曰:“宋室都汴,不可射也。”余笑曰:“錢镠射潮時,宋太祖未知生否。其時都汴者何人,何不一考?” ○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三
[述要] 有人曾當著袁枚的面,指責其《馬嵬》一詩道:“《馬嵬》詩中有‘石壕村里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二句,然而,楊貴妃明明死在馬嵬坡,并非死在長生殿呀?”袁笑著答道:“白居易(晚號香山居士)《長恨歌》中有‘峨嵋山下少人行’一句,但安史亂起,唐玄宗出逃蜀地,又何曾路過峨嵋山呢?”那人一時語塞。袁《錢塘江懷古》詩中有句云:“勸王妙選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對此二句,也有人批評說:“北宋建都汴京,而錢塘江與汴京相隔甚遠,是不能射及的。”袁笑著反問道:“五代吳越國王錢镠筑堤不成,命水犀軍架強弩五百以射潮時,不知宋太祖是否已出世。那時,建都汴京的究竟是誰,你為何不去考證一番呢?”
[按語] 據吳仕臣《十國春秋》卷七十八《吳越》二,射潮時為后梁太祖開平四年(910)。袁枚以梁太祖朱溫為篡逆之臣,宜加討伐,故云“射卞河”。又據1982年第二期《社會科學研究》載陳紅橋、永元《長恨歌中的峨眉山考辨》引《廣元縣志》,謂此山乃指利川境內古蜀道之小峨眉山而言。白詩并不誤。但解詩語宜重其意而不究其跡,古人于詩,地理景物多不審,不能過于拘泥。
上一篇:《但知止足 蒲松齡》
下一篇:《何必覽焉 白居易 劉禹錫 李德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