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老舍(1899~1966)著。長篇小說,共分為3部:《惶惑》、《偷生》、《饑荒》。1946年上海良友公司出版第1部,書名為《四世同堂》,同年晨光公司出版第1部、第2部,全書總名仍為《四世同堂》。1946年3月老舍赴美講學,在美國期間,寫下第3部《饑荒》。《饑荒》于1950年5月至1951年1月在上海《小說月刊》上連載。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和百花文藝出版社聯合出版《四世同堂》三部。
作品以抗戰時期北平陷落后國內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為歷史背景,展開北京市民苦難生活與覺醒斗爭的生活畫卷。故事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主要描寫他們居住的一條小胡同中形形色色居民的生活遭遇與思想變化。全書共寫了將近130個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60多人,各具有不同的來歷和獨特的個性,匯集成那一時代北京人栩栩如生的形象畫廓。作者憤怒揭露日寇的法西斯暴行與漢奸特務無恥行徑,常以漫畫式的筆法,投之以辛辣的諷刺與鞭撻。作品注重北京市民日常生活與風土人情的描繪,多以太平年月色彩鮮明的風俗畫面襯托人物的心境和淪陷時期的黑暗,讓人在美的幻滅之感中滋長對侵略者的仇恨。作者曾說,這部作品是“從事抗戰文藝的一個較大的紀念品”。作品出版后反應強烈,遂成為暢銷書。日本老作家認為“這部描寫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所蒙受災難、犧牲的巨作,正觸動人們心靈的隱痛,加深了人們的懺悔。”
上一篇:《啼笑姻緣》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四友齋叢說》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