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
【釋義】
因為岔路口太多而無法追到丟失的羊。形容事情復雜多變,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方向就很容易誤入歧途。
【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典故】
楊朱是戰國初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是道家楊朱學派的創始人。
有一次,楊朱的鄰居丟了羊,便請楊朱的仆人一起幫忙尋找。楊朱說:“只不過丟了一只羊,需要這么多人去追嗎?”鄰居說道:“因為岔路口非常多。”沒過多久鄰居回來了,楊朱問道:“羊找到了嗎?”鄰居回答:“追丟了。”楊朱問:“為什么呢?”鄰居說:“岔路口中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追,所以都回來了。”楊朱臉色頓時陰郁下來,一整天都悶悶不樂的,楊朱的學生比較奇怪,便問:“羊,只不過是畜生罷了,而且還不是老師的,但卻讓您一整天都郁郁寡歡,這是什么原因呢?”
楊朱沒有回答,楊朱的弟子孟孫陽則將這件事情告訴給心都子。
有一次,心都子和孟孫陽一起去見楊朱,心都子問楊朱說:“從前有三個兄弟在同一個老師那里學習,弄懂了仁義的道理后便一起回家了。他們的父親問:‘到底什么是仁義呢?’大兒子說:‘仁義讓我懂得愛惜自己的生命,而將名聲放在生命之后。’二兒子說:‘仁義讓我為了名聲而不惜放棄自己的生命。’三兒子說:‘仁義能夠保全我的生命和名聲。’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還是相反的地方。那么在你看來,這三兄弟的觀點哪個是正確的,哪個又是錯誤的呢?”
楊朱回答:“有一個常年住在河邊的人,熟習水性,以劃船擺渡為生,他賺來的錢能夠養活一百個人。因此自帶糧食前來求學的人成群結隊,而又有半數的人在學習過程中溺水而亡。他們的本意是來學習泅(qiú)水的而不是來學習溺水的,而且盈利和受害又是完全相反的兩個詞語,那你認為誰是誰非呢?”
心都子無言以對,只能默默地和孟孫陽一起走出去。孟孫陽責怪心都子:“你的提問這么迂回,老師的回答又這么奇怪,我都有些糊涂了。”心都子說:“因為岔道口太多而丟失了羊,求學的人因為理解不一而表述不同,學習擺渡的人因方法不同而喪失生命。從根本上來說,這些都是一致的,但卻得到如此大差異的結果。所以,只有全部回歸到本質問題上,才會沒有得失的感覺,也不會迷失方向。你長時間在老師這里學習,學習老師的言論和學說,但卻不明白老師講的是什么,真是可悲啊。”
上一篇:欲速則不達典故故事|欲速則不達釋義
下一篇:死灰復燃典故故事|死灰復燃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