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
【釋義】
相互猜忌,相互欺騙。形容勾心斗角,耍弄手段。
【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典故】
春秋時期,楚國稱霸中原。
有一次,楚莊王派遣大夫申舟出使齊國,并告訴他從宋國經過的時候,不必向宋國君主借路。申舟知道,這樣做必定會惹怒宋國,甚至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但楚莊王偏要讓申舟這樣做,并且說如果他被宋國殺死,自己會帶兵征討宋國,為申舟報仇。申舟只能聽從君命,臨行前將兒子申犀托付給楚莊王。
不出申舟所料,宋國大夫華元得知情況后,認為楚莊王很是無禮,便對宋文公說:“從我們宋國經過卻又不借路,楚國是把宋國當成附屬國了呀。做楚國的附屬國,宋國相當于亡國;殺掉楚國使者,楚國帶兵攻打宋國,最壞結果也不過是亡國。與其這樣,不如處死楚國使者。”于是宋文公處死了申舟。
楚莊王聽到消息后,立刻召集兵馬,下令征討宋國。一年之后,楚國還沒有攻下宋國的都城。楚國軍隊銳氣大減,楚莊王決定撤兵回國。
申犀得知后,跪在楚莊王的馬前,說:“我父親當初知道自己要死,但還是沒有違抗您的命令。而今,您要拋棄之前所說的話嗎?”楚莊王無言以對。此時,申叔時獻計說:“可以下令士兵在此處建筑房屋、耕種田地,讓宋國認為我們要長期駐扎在此,這樣一來他們肯定會自動投降的。”
楚莊王采納了申叔時的策略。宋國人見此情景都有些恐懼,華元鼓舞士氣:寧愿為國捐軀,也不可屈膝投降。
有一天深夜,華元偷偷來到楚國營地,進了楚國主帥子反的營帳,將子反叫起來說:“我們君主讓我把宋國目前的情況告訴你:糧食已經吃完,百姓甚至交換自己的孩子為食。柴草已經燒光,大家都在用路邊的尸骨做柴火。即便如此,想要讓我們簽訂屈辱的條約,我們寧死也不會接受的。如果你愿意撤兵三十里,你說怎么辦就怎么辦。”
子反聽了這番話,當下就和華元訂下約定,并將這件事情告訴楚莊王。楚莊王原本就有退兵的意思,聽后自然滿口答應。第二天,楚莊王下令撤兵三十里,宋國、楚國和平如初。華元前往楚國軍營訂立盟約,并作為人質前往楚國。
盟約上寫著:“我不欺騙你,你也不用防備我!”
上一篇:小鳥依人典故故事|小鳥依人釋義
下一篇:尺璧寸陰典故故事|尺璧寸陰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