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曲總集·別集·詞· 花間集》新詩鑒賞
詞總集,十卷,五代后蜀趙崇祚編纂。崇祚(生卒年不詳)字弘基,開封人,一說并州太原人。在后蜀孟昶廣政三年(940)為銀青光祿大夫、衛尉少卿。
此書收錄晚唐至五代十八家(起自晚唐溫庭筠,止于歐陽炯)詞五百首,除溫庭筠外都是前蜀、后蜀詞人的作品。應該看到五代十國時期,蜀中歌詞文學的發展應該是晚唐的繼續,晚唐戰亂,唐代許多社會上層人士跑到蜀中,社會稍一安定又繼續其醉生夢死的生活。他們在寫作歌詞時必然要以晚唐為秦樓楚館作艷詞的溫庭筠作為模式。
《花間集》中所收皆為詞體初創時的作品。多為歌筵舞宴侑酒助興而作,因此作品中多以艷情冶游、飲宴享樂為題材,其高者,如顧夐《玉樓春》:“柳映玉樓春日晚,雨細風輕煙草軟。畫堂鸚鵡語雕籠,金粉小屏猶半掩。香滅繡幛人寂寂,倚檻無言愁思遠。恨郎何處縱疏狂,長使含啼眉不展。”其下者如王衍(前蜀后主)的《醉妝詞》:“這邊走,那邊走,只是尋花柳。那邊走,這邊走,莫厭金杯酒。”從中可見當時統治者生活的腐朽。這類作品在書中占很大比重。
還有一些在描寫男女之情、離愁別恨的同時糅合著身世之感、人生之嘆的篇章。如毛文錫的《柳含煙》第三首:“章臺柳,近垂旒。低拂往來冠蓋,朦朧春色滿皇州。瑞煙浮。直與路邊江畔別,免被離人攀折,最憐京兆畫蛾眉,葉纖時。”寫出一個零落風塵的妓女對于男女真正相愛的向往。
也有少量的寫江南風物、勞動生活、邊塞征戰、詠史懷古之作。書中所收錄的詞作之風格多近溫庭筠。濃墨重色,鏤金錯彩,富麗精巧,工筆細膩是大多數作品的共同特點,對北宋詞風有很大影響,后世亦稱效法《花間集》詞風的作者為花間派詞人。
《花間集》奠定了詞的“當行本色”,形成了富有個性特征的藝術傳統,也就是說“詞為艷料”為輿論所公認。
此書為現存最早的大型詞總集,唐、五代許多詞篇賴此以傳。流傳很廣,版本眾多,僅南宋就有三個刻本傳世。最早者為紹興十八年(1148)刻本,有晁謙之跋言,其覓得舊刻本(當為北宋所刊)重新校勘刻印。此本文學古籍刊行社于1955年影印出版。另有淳熙末年鄂州刊本和開禧間刻本(此本有陸游跋語)。明代溫博補錄唐李白以后至南唐李煜、馮延巳等十四家作品編為十二卷,茅一禎音釋,有萬歷八年(1580)茅氏凌煙山房刊本。還有湯顯祖批點本。明末汲古閣毛晉刻《詞苑英華》,其中《花間集》即據南宋“開禧本”影印。明清兩代《花間集》多次刊刻。民國間有李冰若撰《花間集評注》,由開明書店出版。195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李一氓《花間集校》,此書引據版本頗多,富于參考價值。另有今人華鐘彥(連圃)箋注本,名《花間集注》。
此書除詳注典事之外,對于詞語艱澀、意難洞曉者,亦一一加以疏通。中州書畫社1983年排印出版。
上一篇:《詩詞曲論·曲論·南九宮譜》簡介介紹
下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誠意伯文集》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