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
明金閶葉敬池刊本《醒世恒言》扉頁書影
明金閶葉敬池刊本《醒世恒言》正文書影
明代白話短篇(擬話本)世情小說集。四十卷。不題撰人。據考證,知為馮夢龍編撰。馮夢龍,字猶龍,別號龍子猶,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成書于明天啟七年(1627)。
現存主要版本有明金閶葉敬池刊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明金閶葉敬溪刊本,藏大連圖書館、日本吉川幸次郎;衍慶堂刊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雙紅堂文庫;1936年生活書店《世界文庫》排印金閶葉敬池刊本。198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1985年臺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影印衍慶堂刊本,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影印金閶葉敬池刊本,1991年岳麓書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庫”排印本,1991年江蘇古籍出版社“中國話本大系”、1992年岳麓書社、1993年齊魯書社“中國古典小說普及叢書”排印金閶葉敬池刊本,199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馮夢龍全集”排印本。
第一卷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南唐江州德化縣知縣石璧,為官政簡刑清,當地民安盜息。不意官倉失火,燒損軍糧,被收監追逼,郁病而死。其女月香和養娘被官賣,取價賠償。本縣商人賈昌,曾受石璧救命之恩,買下二人,但賈妻不能相容。五年后,賈妻趁賈昌外出經商,將月香發賣與本縣縣令鐘離義,作小姐瑞枝的陪嫁,將養娘發賣與本縣趙二為妻。月香在縣衙庭中睹物傷情,不覺哀泣。鐘離義細訪來歷,方明月香身世,大為感嘆,遂修書給親家德安縣令高公,決意先為月香擇婿,再嫁己女。高公得書后,感佩鐘縣令之義舉,立意將月香招娶。鐘縣令遂將一副妝奩,剖為兩份,二女同日出嫁,瑞枝嫁與高公長子,月香嫁與高公次子,眾皆歡喜無限。后賈昌去高府拜賀,趙二夫妻也仍去投靠了月香。
第二卷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東漢光武年間,會稽郡陽羨縣有三兄弟許武、許晏、許普,父母雙亡。許武以身作則,教導兄弟有方,傳出大名,人稱“孝弟許武”,因而被朝廷征為議郎,累遷至御史大夫。許武恐兩個弟弟荒疏學業,告假回鄉,為他們完婚。分家時,許武故意違心將廣宅、良田、壯健奴仆全分配給自己,兩個弟弟僅得薄產。晏、普全以孝悌為重,認為理之當然。里中父老自此薄許武之所為,而爭傳晏、普孝廉之名。適逢明帝下詔求賢,兩個弟弟遂被舉薦,位至九卿。許武趁兩個弟弟回鄉省親之際,同去父母墳塋拜奠,并設宴招飲里中父老,說出當日分家時為使兄弟成名,故作違心事之原委,眾人稱嘆不已。許武將昔日多占之田產,悉數交出,晏、普哭拜于地不肯受,互相推讓,許武遂將所得良田之半,立為義莊,以贍鄉里,晏、普亦各出己產相助。后弟兄相約,各將印綬納還,日奉其兄為山水之游,盡老百年而終。
第三卷 賣油郎獨占花魁
宋朝汴梁人莘善,因金兵入侵,攜女莘瑤琴南逃,中途失散。瑤琴被鄉鄰卜喬攜至臨安拐賣,淪落為娼。鴇母王九媽將她改稱美娘。瑤琴吹彈歌舞,無不盡善,又兼嬌艷異常,身價日增,賓客如市,西湖上子弟都叫她“花魁娘子”。臨安有賣油郎秦重,為人忠厚。一日,偶然目睹瑤琴美貌,起意要會她一宵,積攢了十余兩銀子,好不容易進得花魁娘子臥室。莘瑤琴醉酒歸來,見秦重不是有聲望的子弟,態度甚為倨傲,又吃了十余杯酒,不勝酒力,倒床便臥。半夜嘔吐、飲茶,虧得秦重一夜耐心照料服侍。次早醒來,過意不去,漸生好感。臨安有一吳八公子,霸道橫行,一日,劫得瑤琴,百端凌辱后棄置荒野,虧得秦重路過相助,得訴衷腸。瑤琴難得遇到如此忠厚、誠實的好人,就以身相許,決意自贖從良。秦重曾好意收留了北地流落至此的一對老夫婦,待到與瑤琴成婚之日,方知二老正是瑤琴的父母。秦重與瑤琴,育有孩兒兩個,家業亦掙得花錦般相似,眾皆稱善。
第四卷 灌園叟晚逢仙女
宋朝仁宗年間,平江府長樂村有老翁秋先,自幼酷好栽花種果,家中大園,盡植名花異卉,所產果品,又最甘美。合村呼為秋公,自號灌園叟。宦家子弟張委,奸狡詭譎,殘忍刻薄,一日酒后率眾惡少到秋翁園中滋事并欲將園霸為己有。秋翁惜花如命,豈肯相從,張委遂將花園肆意踐踏,揚長而去,并聲言次日來聽回言。秋翁心中凄慘,慟哭不已,感動花神下凡,使凋殘零落、塵垢玷污的鮮花重返枝頭,反更覺鮮妍。張委誣告秋翁為妖人,平江府乃將秋翁囚于獄中。張委乘機霸占了花園,正待酣飲,忽起怪風,落花俱變為女神,張委倒栽于糞窖中淹死。府尹聞知此事,釋放了秋翁。此后,花園更為繁茂,秋翁亦謝絕煙火之物,日餌百花。花神保薦秋翁為護花使者,專管人間百花,秋翁遂升天成仙而去。此地從此名為升仙里惜花村。
第五卷 大樹坡義虎送親
唐朝天寶年間,福州漳浦縣人勤自勵,生得虎背熊腰,猿臂善射,武藝過人。曾一日射死三虎,后受長者開導,誓不殺虎。一日,在大樹坡,救了一只誤陷檻阱的黃斑虎。勤不善種田,又素性慷慨好客,家道漸漸消乏,自覺愧對爹娘,就獨自投軍,輾轉于安南等地,六年杳無音信。勤幼年時,父母曾替他聘定林潮音為妻,林家父母見此,誑說勤已戰死,要潮音改嫁,林公硬將潮音許配李氏子為妻,逼迫其上轎。送親途中,潮音被猛虎銜走。卻說勤自勵軍中力戰有功,已做到都指揮之職,只因元帥哥舒翰抵敵不住,開關納降,方只身逃歸。勤途經大樹坡,忽有黃斑虎將潮音送來,原來是十年前被救之虎以此報恩。勤與潮音成親后,被再起為親軍都指揮使,累立戰功,年老致仕,夫妻白頭偕老。
第六卷 小水灣天狐詒書
唐玄宗因安史之亂西幸,羽林郎王宰扈從入蜀,其兄王臣與母避難杭州小水灣定居。后聞京城克復,王臣擬遷返長安,遂攜家人王福北上作歸鄉之計。途經江都樊川野外,見兩個野狐手執文書,相對談笑,即以彈弓射之,彈丸正中執書之狐的左目,二狐倉皇逃命,遺下蝌蚪文書一冊。王臣夜宿客店,一野狐作人相騙回文書未果。王臣到長安后重置家業,忽見家人王留兒趕來報喪,云王母已死,遺言不可在長安定居,應速返小水灣。王臣遂將新置產業廉價出讓,星夜望江東趕來。而小水灣家中同時也得左目受傷的王福報信,說長安產業已置,官人又重得官職,吩咐將小水灣產業賣掉。原來是野狐兩頭行騙。王臣得知真相后非常惱怒,野狐又扮作蜀中歸來的王宰,將蝌蚪文書騙回,方消弭了風波。
第七卷 錢秀才錯占鳳凰儔
太湖西洞庭富商高贊,生有一子一女。女兒秋芳,資性聰敏,美艷非常。高老兒因媒人多行哄騙,決意面擇才貌兼備的佳婿。吳江平望富家子顏俊,貌丑才低,亦央人作伐,面試時卻央表弟錢青代庖。高贊見假顏俊人物軒昂,衣冠濟楚,更兼詩書滿腹,十分滿意,應允許親。為選中乘龍快婿,高贊到處夸揚,定要女婿上門親迎。顏俊不得已再請錢青代行。酒宴上,眾親友見新郎一表人材,無不喝彩。錢青迎親將離高家,湖面風雪大作,行船不得,只得在高家代行婚禮,留住了三日,但錢青未敢越禮。三日后,高贊親送女兒上門,偕錢青同返。顏俊誤認錢青已占其妻,醋興大發,大打出手,引起高、顏兩家爭斗。縣尹備細審訊,得知原委,重責媒人三十大板,判秋芳嫁與錢青。高贊滿心歡喜,接了女兒、女婿同回洞庭西山定居。
第八卷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宋朝景祐年間,杭州醫生劉秉義有一對兒女,兒名劉璞,已聘下孫寡婦之女珠姨;女兒慧娘,已受聘于開生藥鋪的裴九老之子。吉期將臨,劉璞卻突患重病,孫寡婦怕誤了女兒終身,就叫兒子玉郎男扮女裝代姐出嫁,以便見機行事。玉郎到得劉家,劉媽媽叫女兒慧娘陪伴嫂嫂暫住,玉郎見慧娘風流標致,早稱羨不已,有此之便,就諧了魚水之歡。數日后,劉媽媽發現隱情,大鬧起來,玉郎逃回家中。鄰居李榮竊聽得此事,攛掇裴九老大鬧劉家,劉璞于是一紙訴狀,將孫家告到杭州府。喬太守正直聰明,斷獄如神,人稱喬青天。問明緣由,見玉郎、慧娘已不忍分離,遂判二人成婚,另判玉郎未婚妻嫁與裴九老之子,劉璞已病愈,亦與珠姨重行婚禮,眾人無不信服。此事轟動杭州府,都說好個行方便的喬太守,人人頌德,個個稱賢。
第九卷 陳多壽生死夫妻
江西分宜有陳青和朱世遠兩個莊戶人家。兩家對面居住,互為棋友。經鄰家王三老做媒,陳青之子多壽與朱世遠之女多福訂為婚姻。豈料陳多壽十五歲上得了癩病,周身惡臭,渾身毒氣,遍體斑駁。陳青見狀,央王三老將聘書退與朱家,免得耽誤多福。朱氏夫妻聞之,正中下懷,誰知女兒執意不肯退婚。雙方父母只好讓他們完婚。婚后三年,一直分床而臥,多壽不忍連累妻子受苦,買了些砒霜,放在酒中,一飲而下,多福見狀,奪下酒壺,將余酒吃個罄盡,虧得發現及時,雙雙救活。經此一難,以毒攻毒,陳多壽竟惡疾痊愈,恢復如初。夫婦恩愛無比,盡老百年。
第十卷 劉小官雌雄兄弟
明朝宣德年間,有一老者名劉德,家居京都要道河西務鎮上,開一小酒店為生,樂善好施,但無子息。一天,老軍人方勇攜其子因風雪阻隔,居于酒店。不想老軍受了風寒,一病不起,劉德雖延醫照料,亦回天乏術,老軍死于店中,劉德將其收葬。方子感劉德厚恩,自愿認為嗣子,改名劉方。兩年后,運河暴漲,劉公和劉方從大水中救起一少年劉奇。劉奇乃山東張秋人氏,隨父進京考試,父母因時疫病死,扶骸歸葬,不想又途中遇險。劉方與劉奇年齡相仿,情投契合,遂結拜為兄弟。劉公夫婦待劉奇亦如己出,又贈與坐騎盤纏,助劉奇回家鄉葬父母骨骸。劉奇回鄉,因黃河泛濫,無處存身,又返回劉公店中,將父母遺骸葬于店側,并拜劉德為父。一年后,劉老夫婦病逝,劉氏兄弟盡心厚葬。兄弟二人,重開一布店,志誠待人,生意興隆,很快就掙下一個老大家業。劉奇建議二人同時娶妻成家,劉方執意不允,臨了,方透露自己是個女子,并微露愿嫁劉奇之意。劉奇大喜,二人遂結秦晉之好。此事轟動了河西務一鎮,無不稱為異事,并贊劉家一門孝義貞烈。
第十一卷 蘇小妹三難新郎
宋朝蘇洵之女小妹,聰明絕倫,十六歲時,王安石為其子王雱求婚,小妹見王雱文字雖篇篇錦繡,但秀氣盡泄,華而不實,不肯應允,只選中了才子秦觀。成婚之夕,蘇小妹出題試新郎。第一題是絕句一首,要新郎也做一首,合了出題之意,方為中式;第二題四句詩,藏著四個古人,猜得一個也不差,方為中式。秦少游都答上了。到第三題,出了個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只要做個七字對兒,對得好便可飲美酒進香房了。此題看似容易,要對得盡巧,卻也不易。少游為此大費躊躇,虧得蘇東坡見機暗作啟發,方對得下聯“投石沖開水底天”。東坡好友佛印禪師寄疊字長歌一篇,東坡、少游一時讀不通,而小妹卻一覽了然,東坡與少游愧嘆弗如。后秦觀宦游浙中,小妹到京省視哥哥,仍不時互通音訊,互制詩謎相猜,夫妻倆酬和之詩甚多。宋宣仁太后亦聞蘇小妹之才,每每索她題詠,宮中傳誦,聲播京都。
第十二卷 佛印師四調琴娘
宋朝翰林學士蘇軾,與來京應舉的謝端卿為莫逆之友。一年,神宗因天旱,擬親自到大相國寺祈雨,命東坡撰吁天文書,并任行禮官。謝端卿出于好奇,想親睹圣顏,東坡遂安排他充任寺中侍者,混于僧伍。行禮之日,神宗見他秀目龍眉,身軀偉岸,應對明敏,大喜,賜法名了元,號佛印,御前剃度。這樣,弄假成真,端卿成了貨真價實的和尚。初時他萬分不樂,后在相國寺翻譯佛經,精通佛理,把功名富貴之想,化作了清凈無為之業。他與東坡交誼仍一如既往。一日,佛印在東坡家聽侍女琴娘唱曲,聲清韻美,兼之琴娘長得雅淡輕盈,便贈詞四首,極盡贊美之意。東坡以為佛印有意于琴娘,兼之早年佛印出家乃為不得已,便令琴娘乘夜引佛印還俗。豈料佛印禪心已堅,情意動而心不移,作詞明志。東坡自此對佛印愈加敬重,佛印亦時時以佛理曉悟東坡,人們喚東坡為坡仙,實因多得佛印點化之力。
明金閶葉敬池刊本《醒世恒言》插圖書影
第十三卷 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宋徽宗宮中,有一女子,姓韓名玉翹,因不得御寵,郁抑成病。徽宗喚太尉楊戩領出將息病體。韓夫人漸漸康復,到廟中還愿,見二郎神塑像豐神俊雅,不禁目眩心搖。回楊府后,二郎神降臨,韓夫人喜不自勝,自此天天歡會。日久,楊戩發現破綻,便召道士捉妖,只獲得被打落的皮靴一只。這件淫污天眷的大事告到太師蔡京處,由開封府滕大尹負責破案。大尹手下捉事使臣冉貴極有機變,察看出皮靴乃任一郎所制,便順藤摸瓜,察明此靴乃大儒楊時舍與二郎神廟之物。冉貴扮作貨郎,訪得此靴是二郎神廟廟官孫神通之物。原來孫神通當初聽韓夫人在廟中禱告,要嫁得一個丈夫如二郎神模樣方才稱心,便假扮作二郎神,奸騙了韓玉翹。最后,孫神通被凌遲處死,韓夫人改嫁良民,了卻相思債。
第十四卷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
宋徽宗時,東京金明池邊有座酒樓,叫樊樓,開酒樓的范大郎之弟范二郎在茶坊遇見俊俏女子周勝仙,兩人一見傾心。勝仙欲嫁范二郎,周父不同意,勝仙氣厥而死。砌坑入殮后,盜墓賊朱真掘墓奸尸,勝仙憋氣而死,得了陽和之氣,又蘇醒過來。朱真把勝仙帶回家中,勝仙乘隙逃走,到樊樓去找范二郎。二郎以為是鬼,失手打死了勝仙。開封府包大尹不知被打死的是人是鬼,將范二郎收監。二郎在監中悔之不及,夢中與勝仙鬼魂歡會三夜,得遂夙愿。朱真之母沿街叫賣盜得的珠花,事泄,朱真被捕斬首,范二郎無罪釋放。
第十五卷 赫大卿遺恨鴛鴦絳
明朝宣德年間,江西臨江府監生赫大卿,風流俊美,落拓不羈。清明節,大卿一身華服,不覺走到城外非空庵。庵中女尼空照、靜真早耐不得寂寞,見大卿一表人才,便勾搭起來。大卿在庵中盤桓二月有余,思念回家,靜真恐他一去不返,就將他灌醉剃發,妝成尼姑。大卿縱欲得病,臨終拿出一條鴛鴦絳,托空照以此為信物報知妻子。靜真怕惹事端,隨手把絳兒丟進天花板。赫大卿死后,泥瓦匠蒯三到非空庵修理屋頂,拾到鴛鴦絳,順手牽羊,系在身上。赫妻陸氏發現鴛鴦絳后,遣蒯三以討銀為名再去庵中探聽虛實。蒯三從庵中女童口中得到確訊,報知陸氏。次日,陸氏率家人到庵中后園掘尸相認。公人將空照、靜真一齊鎖往縣衙。二尼招出實情,受到了嚴懲。
第十六卷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
明朝弘治年間,杭州少年張藎,父母早亡,風流俊俏,專在風月場中賣弄。正值春天,張藎風流打扮,沿街而行,與臨街樓上嬌艷女子壽兒眉目傳情。張藎又從樓下擲給壽兒一條汗巾,壽兒則投下一只合色鞋。張藎托賣花粉陸婆去撮合好事,以鞋為記,約期相會。陸婆之子陸五漢從母親處詐出內情,取過鞋子,冒充張藎應約,黑暗中行事,壽兒也難辨真假,約摸半年有余。日久,壽兒面目語言,非復舊時,壽兒父母疑心,便將她換到樓下睡覺。一天夜里,陸五漢潛入壽兒房中,摸到床上有男女二人,以為壽兒有了新歡,誤將壽兒父母殺害。杭州太守斷定此乃因奸殺人,嚴刑之下,壽兒只得供出奸夫乃張藎。張藎屈打成招,被判死刑。后張藎買通獄卒,去質問已收監的壽兒為何陷害于他。經回憶,壽兒說出奸夫腰間有一銅錢大瘡痕,張藎因此得以出脫干系。太守將陸婆捉來,問知備細,終于查出真兇陸五漢,判了死刑。張藎自此吃長齋,立誓絕足風月場。
第十七卷 張孝基陳留認舅
漢末許昌巨富過善,一生節儉,其子過遷卻是個揮霍成性的游蕩子。過善為束縛其性,為其娶妻方氏。誰知過遷依舊偷了妻子衣飾恣意使費,不思悔改。過善氣極,追打過遷,反被過遷撞倒在地。過善令家人小三、小四追拿過遷。過遷失手打昏小四,以為出了人命,連夜出逃。過善女兒淑女,天性至孝,招贅近鄰張孝基為婿。過善臨終,遺囑將全部家產留給女婿,并贈田數百畝給方氏,令其改嫁,方氏哭而不受。張孝基將家產管理有方,五年后,又增了幾倍。一日,張孝基在陳留遇一乞丐,家人指認為過遷。張孝基與他約法三章,帶回許昌家中,命他灌園。過遷勤懇勞作。經過一段時日磨難,孝基又將管庫之事托付與他,并讓他與妹妹重新相會,過遷格外勤謹。孝基見過遷確已浪子回頭,就將當年家產全部歸還與他,攜妻子淑女歸還張家,過遷也迎歸了妻子方氏。鄉人均贊“張君高義,千古所無”。
第十八卷 施潤澤灘闕遇友
明朝嘉靖年間,吳江縣盛澤鎮施復,家中購置綢機,與妻養蠶織綢。一日,在市中賣綢回家,在街沿下拾得六兩多銀子,便在拾銀處苦苦等候,將銀子還與了失主。施復回家告知妻子,妻也贊同還銀為安。施復養蠶順溜,織出的綢光彩潤澤,分外好賣,數年間,又增上了三四張綢機,家道頗見饒裕,人稱“施潤澤”。一年,盛澤桑葉奇缺,施復便隨眾人到太湖洞庭山購買。船行到一個鄉村,地名灘闕,巧遇當年遺銀的朱恩。朱家正有多余桑葉,遂將施復留住,其余眾人搖船往洞庭山去了。施、朱二人,相談甚歡,議定結為兒女親家。次日,朱恩親自搖船將施復和桑葉送往盛澤。后來,施復又得了幾注外財,家道日隆,富冠一鎮。
第十九卷 白玉娘忍苦成夫
宋末彭城人程萬里,乃尚書之子。元兵進犯,程萬里在避難中被元將張猛擄為家丁,押往張猛老家興元府。張猛為使程萬里安心居住,死心塌地效勞,就將婢女白玉娘配與他為妻。玉娘本是嘉定府守將白忠之女。婚后三日,玉娘勸萬里逃歸故國,萬里以為她是受命前來試探,便向張告發,玉娘因張夫人力勸得免鞭笞,而萬里更為疑心。三天后,玉娘再勸夫逃歸,程萬里便又向張稟報,張猛遂將玉娘賣與開酒店的顧大郎。程萬里得知內情,十分后悔。臨別,玉娘將繡鞋一只贈程以為見證。此后,程萬里以公干脫身,來到臨安,以父蔭得補福清縣尉,并立誓不再另娶。不覺又是二十余年,程已官閩中安撫使,因八閩官員主動獻地,俱連升三級,程萬里做到了陜西行省參知政事,即遣家人程惠攜了繡鞋,來到興元城尋訪妻子消息。再說白玉娘被賣后,矢志不移,勤懇勞作,顧大郎夫妻遂順其意愿,任她出家為尼。程惠在曇花庵以繡鞋為證,尋到玉娘,星夜趕回報知主人,程萬里遂命人備禮儀,迎歸玉娘,二人團圓,俱不勝感慨。
第二十卷 張廷秀逃生救父
明朝萬歷年間,江西人張權在蘇州開木匠鋪。張權長子廷秀,次子文秀,本都在學念書,后因荒年,皆隨父學藝。當地富戶王員外生有二女,長女瑞姐,已招贅趙昂為婿;次女玉姐,尚待字閨中。王員外見張廷秀聰明俊秀,便過繼為義子,并讓廷秀兄弟同在王府讀書、生活。王員外見廷秀讀書有成,就將玉姐贅他為婿,后又資助張權擴充店面。長婿趙昂見狀早已忌妒在心,又恐廷秀分得家產,遂買通公捕楊洪誣張權為盜,又誣廷秀終日游蕩賭博,王員外就此將廷秀逐出家門。廷秀兄弟赴鎮江新按院告狀途中,遭楊洪捆綁并投入江中。文秀被富商褚衛救起,收留為子。廷秀被大浪沖至岸邊,被紹興府孫尚書府中戲班救起,從此就學會了演戲。王員外逐走廷秀后,又逼玉姐另嫁。玉姐不從,以自縊明志,幸被救下,自此,玉姐足不下樓。廷秀演戲將近一年,被禮部主事邵承恩收為義子。兄弟二人,不約而同中了進士,廷秀選為常州府推官,與翰林文秀微服回到蘇州。那趙昂補了洪洞縣丞,正宴客演戲。廷秀以優人進謁,主客先是嘲罵,后方得知內情,舉家失措。張權冤案終得昭雪,趙昂、楊洪問了斬刑,廷秀終與玉姐團圓。
第二十一卷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
呂洞賓師從鐘離先生,在終南山學道有成,理當濟世度人。臨行,鐘離先生與他約法三章:休惹和尚;所贈寶劍休失落;三年限滿,按時歸山。呂洞賓下山后無所事事,眼看三年限期將滿,一人不曾度得,心中煩悶。聽說黃龍寺慧南長老普度眾生,廣行方便,呂洞賓心中不服,趕至黃龍山,與老僧講偈語、斗機鋒,終遭失敗,且被老僧打了一界尺。入夜,呂洞賓放出飛劍,直奔黃龍寺,飛劍又被老僧收去,只得去寺中取劍,卻被關進困魔巖。呂洞賓設法逃走后,回終南山含愧拜見師父。鐘離先生修書一封,讓他到黃龍寺取回寶劍,原來慧南長老乃鐘離先生師兄。呂洞賓又拜慧南為師,得到點化,大徹大悟。
第二十二卷 張淑兒巧計脫楊生
明朝正德年間,揚州人楊元禮,才貌出眾,乃神采奕奕第一品的人物。鄉試中式,便與同學六人一同赴京會試。途中寄宿寶華寺,寺中悟石和尚心存歹毒,見眾人所攜財物豐厚,率眾僧將眾人用藥酒灌醉殺死,獨元禮有所覺察而及時脫身。元禮逃到野外一人家投宿,豈料屋主也是和尚同伙,穩住元禮后便去報信。屋主的女兒張淑兒心地善良,設計讓元禮逃走,臨別,兩人訂了婚約。元禮跌跌撞撞來到一個縣城,巧遇叔父楊小峰,小峰遂借與盤纏,資助元禮赴京。元禮會試中了第二名,殿試一甲三名,入了翰林,于是將途中所遇細細告知山東巡按。官府滅寺屠僧,除此一害。元禮與淑兒結為夫妻。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
金廢帝海陵王完顏亮,為人善詐猜忌殘忍。初為丞相,假意節儉,妾媵不過三數人,踐位后,侈心頓萌,淫欲無度。諸妃中有名有號者計十二位,其余昭儀、婕妤、美人等不可勝數。一殿之費,以億萬計。昭妃阿里虎原為再醮,海陵王娶罷阿里虎,又淫其生女重節。后海陵王又命人縊殺阿里虎,并將重節趕出宮廷。節度使烏帶妻風流美貌,其侍婢貴哥也有幾分姿色,海陵王在丞相位時即施計與她倆私通,即位后,將她倆迎進宮中以為貴妃,不久也被海陵王縊死。宮中淫事,非止一端,以致民間以歌謠以傳,怨聲載道。宮人中有丈夫的,皆分番出入,聽其淫亂;限于更番不便,乃盡遣其丈夫遠差。每當行幸,必令教坊司奏樂,一幸必及數嬪。與嬪妃同坐,必自擲一物于地,使近侍環視之,他視者殺;凡在妃嬪面前舉頭者,剜其目。所淫婦女,殆將萬人,猶恨未得到絕色女子。聽說宋劉貴妃絕色傾國,大喜,自此決南征之意。既發兵南下,群臣因萬民之嗟怨,立曹國公烏祿為帝,海陵王聞之北還,至瓜洲,被部下殺死。
第二十四卷 隋煬帝逸游召譴
楊廣靠楊素之助,得繼帝位,稱為隋煬帝。他沉迷女色,先構筑迷樓,后造御女車以取樂。又辟地二百里為西苑,苑中建造景明、迎暉等十六個院,亦以美人充實。又開鑿五湖北海,窮奢極侈,狂飲濫舞,終日淫樂。煬帝昔日征陳后主時曾游廣陵,如今貴為天子,再思一游,于是征役夫五百四十萬,耗銀巨萬,制龍舟、掘運河南下。一路上,用吳越民間女五百人拉纖,謂之殿腳女。時舳艫相繼,連接千里。煬帝自到廣陵后,愈益荒淫無度,沉湎酒色,民怨鼎沸,天下大亂,虎賁郎將司馬德戡逼迫煬帝自剄而死。后唐太宗提兵入京,放出迷樓中宮女,焚其宮殿。
第二十五卷 獨孤生歸途鬧夢
唐德宗貞元年間,洛陽進士獨孤遐叔,娶白行簡之女娟娟為妻,娟娟花容月貌,善賦能詩。夫妻相得,如魚得水。遐叔因家中貧寒,只得投奔西川節度使韋皋。遐叔到了成都,方知韋皋率兵出征云南去了,無奈,只得借住于碧落觀中。羈旅三年,歸心似箭,遐叔決定東歸。行程匆匆,將及到家,人疲馬乏,遐叔夜宿龍華寺。再說娟娟十分思念丈夫,決心親往西川尋訪。剛行到夔府,巫山女神托夢與她,遐叔已東歸,娟娟便折返洛陽。行至城外,一群洛陽浪子見娟娟美麗,進行調戲,將她逼入龍華寺中,要她飲酒唱歌。遐叔隔壁見狀,大為震怒,拋出兩塊大磚,其中一塊正中娟娟額角,眾人四散,全無蹤影,遐叔好生奇怪。次日清晨,遐叔趕回家中,見娟娟安然無恙,只說昨夜做了一夢,去西川尋訪丈夫,歸途因惡少相逼陪酒唱歌,被磚擊中,至今額頭還疼。遐叔聞知,大為驚訝。遐叔后狀元及第,直做到太保兼吏兵二部尚書,白氏誥封魏國夫人。
第二十六卷 薛錄事魚服證仙
唐肅宗乾元年間,青城縣主簿薛偉,妻顧氏容止端麗,夫婦相敬如賓。七夕,兩人在庭中乞巧飲宴,薛偉受了風寒,遂成一病,漸漸飲食不進。成都府有道人李八百,據說手到病除,極有神效。夫人請他來診治。李說病人不須吃藥,死后一日不冷,一日不可下棺,待到半月二旬之外,自然蘇醒過來。薛偉熱了七天七夜,再也不醒,眾人準備將尸首入殮,惟夫人見他胸口尚溫,堅持在旁陪伴。卻說薛偉病到第七日,身上熱極,夢幻中跳入東潭取涼,隨又變作一條金色鯉魚,跳龍門未成,又回東潭嬉戲,被漁戶釣起,又被官府索去做魚鲊吃。廚工手起刀落,一刀剁下魚頭之際,薛偉猛地從床上坐起,熱病霍然而愈。原來,薛偉前身乃是神仙琴高,升天時乘著一條赤鯉魚,他在天上看中了美女田四妃,動了凡念,被謫人間。顧夫人就是田四妃,李八百亦是仙人。薛偉夫婦尋著李八百,乘著赤鯉、駕著紫霞、跨上白鶴,三人一齊重返仙籍。
第二十七卷 李玉英獄中訟冤
明朝正德年間,順天府錦衣衛千戶李雄,夫人何氏早逝,遺有一子名承祖,三女名玉英、桃英、月英。李雄娶了個繼室焦氏,生有一子亞奴。焦氏心腸狠毒,對前妻子女百般凌虐,并常與其兄焦榕設計謀害。不久,李雄出征皋蘭山陣亡,焦氏叫年僅十歲的承祖到戰場尋找父親骸骨,并叫心腹家人苗全同行,意欲加害。途中,苗全將已病的承祖丟棄荒村,獨自返回。幸虧一貧窮而善良的老嫗悉心照料,承祖方得脫險境,尋著父親遺骸回家。焦榕、焦氏見承祖平安歸來,竟用毒酒將其毒殺。接著,焦氏先將桃英賣給富戶為婢,繼又命月英出門乞討,每日須上交五十文錢,否則,打個臭死。玉英寫《送春詩》抒懷,被焦氏發現后痛打,不勝苦楚,自殺又不成。焦氏將《送春詩》為憑,誣告玉英奸淫忤逆,將其送入大獄。數月后,朝廷按例有寬恤之典,差太監審核各衙門未經發落之事。玉英聞此消息,寫了辨冤奏章,詳述合家受冤始末,詞意慘切。天子著三法司嚴加鞫審,平了冤獄,焦氏、焦榕被問斬,桃英被玉英贖回。
第二十八卷 吳衙內鄰舟赴約
宋神宗年間,長沙通判吳度,攜家眷升任揚州府尹途中,遇風浪泊船江邊。鄰舟錢唐縣尉賀章,亦在赴任荊州司戶途中。吳度之子吳彥看中了賀小姐秀娥,秀娥對吳彥也傾慕不已,就寫情詩一首,約當晚相會,吳彥欣喜不已,還贈情詩一首。入夜,人聲寂然,吳彥跳上鄰舟赴約,二人情話綿綿,恩愛轉篤,竟自一覺睡去。天將明,各船解纜開行,吳彥被困在秀娥船上,只好鉆入床下。吳彥食量奇大,秀娥只得假裝害了餓病,流水般喚入飯菜。數日后,隱情被發現,賀司戶夫婦二人本來也喜歡吳衙內一表人材,于是將他稍加責備,差家人送他至揚州,囑吳家來下聘禮。吳彥自此日夜攻書,成了進士,授湘潭縣尹,擇吉迎娶賀小姐過門完姻。吳彥后官至龍圖閣學士。
第二十九卷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明朝嘉靖年間,大名府浚縣才子盧楠,一生輕財傲物,好酒任俠,放達不羈,家資巨富,往來者俱是名公巨卿。幾次考試,不中試官之意,遂絕意功名,惟與詩人劍客、羽士高僧談禪論劍。浚縣知縣汪岑,貪酷無比,性復猜刻,卻喜附庸風雅,有心結交盧楠。數次約定到盧楠園中賞花飲酒,偏到臨了自己卻不按時踐約;末了一次,盧楠等得不耐煩,獨自酩酊大醉,知縣見狀,以為他存心怠慢,遂生陷害之心。恰巧盧楠家人盧才打死了長工鈕成,汪岑便誣栽盧楠,問成死罪。盧楠相知舊友聞知,紛紛設法為盧開釋,幸虧縣丞董紳及時相救,方死里逃生。汪岑不甘罷休,就向上司處廣送揭呈,又唆使鈕成妻子廣貼冤單,堵住了營救的渠道。汪知縣則因扳翻當地有名富豪,名聲大振,反升了京官。盧楠冤獄,一系十余年。新任知縣陸光祖,經過明查暗訪,察得真相,將盧楠開釋,汪岑亦因此罷官。出獄后,盧楠依舊縱情詩酒,遨游山水以終。
第三十卷 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唐朝天寶年間,長安士人房德,家貧落魄,全靠妻貝氏紡織度日。一日走到郊外,不曾想被一群強盜挾持著共同行劫,為官府擒獲。京兆畿尉李勉負責鞫訊。李勉見房德情詞可憫,遂擔風險將其私放。不久,李勉因此被革職去官,只得去常山投奔故人顏呆卿,途中遇到已做了柏鄉縣令的房德。房德將李勉接入家中好生款待,怎奈房妻心腸歹毒,慫恿丈夫將深知底細的李勉除去。李勉接得密報,倉皇出逃。房德又顛倒黑白,編造是非,騙得一俠客去行刺李勉。俠客趕到李勉投宿的旅舍,藏匿床下,此時李勉正將逃脫前后之事詳告店主,俠客明白真相后大怒,從床下鉆出,返身回縣,殺了恩將仇報的房德夫婦。李勉后來官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封為汧國公。
明金閶葉敬池刊本《醒世恒言》插圖書影
第三十一卷 鄭節使立功神臂弓
東京開封府有個大財主張俊卿,收容了從鄭州流落至此的鄭信,讓他做了當鋪主管。破落戶夏德向張俊卿訛詐,鄭信失手將他打死,被判為死罪。忽一日,開封府城外一口古井中黑氣沖天,府尹讓死囚輪番下去探看,數十人有去無回。輪到鄭信,他披掛衣甲,仗劍而下。井底稍一拐彎,見一宮殿,中有美女,原來是日霞仙子,自稱與鄭信是五百年前姻眷,從此暮樂朝歡。后宮住的月華仙子與姐姐日霞爭風吃醋,打做一團,各各顯出原形,原來是紅白兩個蜘蛛。日霞取來一張百發百中的神臂弓,叫他相助。鄭信用此弓射落白蜘蛛,月華大痛失聲,往后宮去了。此后三年,日霞生了一男一女。日霞將神臂弓送與鄭信。出洞后,鄭信投奔太原府種師道,依神臂弓之力,累立戰功,直做到兩川節度使。日霞將一子一女交付張俊卿撫養,后亦與鄭信父女團聚。
第三十二卷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
唐朝乾符間,揚州秀士黃損,一表人材,學富五車,父親遺下一塊羊脂美玉雕成的玉馬墜,自幼佩帶在身,須臾不離。一日閑游市中,遇一老者,乞取玉墜,黃生慨然相贈。荊襄節度使慕黃生才名,聘為幕賓。黃生應聘行至江州,搭乘韓姓徽商巨舟同行。韓女玉娥姿容艷美,黃生見之動情,互約三月后涪州相見。黃生在帥府中食不甘味,偷奔至涪州與玉娥相會,誰料才見一面,玉娥所乘之船就被急浪沖得無影無蹤。黃生急得欲投江,維揚老者出現,令其求助于一高年胡僧,并以昔日所贈玉馬墜為信。胡僧贈之以白銀,囑赴京趕考。玉娥舟覆飄至漢水,虧薛媼相救,同至長安,以針指度日。胡僧來到長安,將玉馬墜贈與玉娥,云此物自有靈驗。黃損考試得中,得授部郎,其時呂用之專權亂政,黃損上疏彈劾,用之被免官。呂被免官后飽食終日,專意訪求美色,強迫玉娥就范之際,忽有白馬從床中奔出,呂用之以為妖孽,訪求高人禳解。胡僧囑其將此女送與仇人,可以祟害。呂乃喚薛媼將玉娥贈黃損。黃損與玉娥終于團圓,玉馬墜則化作白馬,二人騎馬騰空而去。
第三十三卷 十五貫戲言成巧禍
南宋臨安劉君薦,為人和氣,但時乖運蹇,只做著小生意,娶妻王氏,因無子嗣,娶妾陳二姐。一日,同妻共去丈人家賀壽,丈人贈錢十五貫為貿易之本,王氏則暫留娘家幾日。君薦飲得半醉回家,騙陳二姐說已將她典與他人,十五貫錢即典身之本,然后呼呼睡去。二姐見丈夫無端賣己,走入鄰舍家,擬天明回家告知父母。半夜,有賊到劉家行竊,并將君薦殺死。天明,鄰居發現君薦已死而陳二姐已走。且說陳二姐走至半路,路遇小商人崔寧同行,被趕來的眾鄰扭住見官。官府見崔寧搭膊中恰也有十五貫錢,遂指認二人通奸謀害,問成死罪。一年后,王氏回娘家,被盜賊靜山大王搶作壓寨夫人。在王氏規勸下,靜山大王改行開了雜貨店,一日,偶與夫人言及當年殺劉君薦、盜十五貫錢之事,并為牽連另兩條人命甚感懺悔。次日,王氏告至臨安府,府尹將靜山大王捉到,斬首示眾。
第三十四卷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江西景德鎮窯戶邱乙大之子長兒與鄰家劉三旺之子再旺玩錢,輸去一文錢。長兒母楊氏護短,打了再旺兩下,再旺母孫氏破口大罵楊氏偷漢,邱乙大聽后信以為真,乘著酒意將楊氏趕出門。楊氏一氣擬吊死在劉三旺門首,卻誤死在鐵匠白鐵門口。白鐵夜半發現尸首驚懼不已,即移至王公門口。天明,邱乙大不見其妻,便告到官府。差人拘孫氏,并尋找尸體。原來,開酒店王公發現尸體后,命小二拋于河中。鎮上大戶朱常,為人奸詭百出,與趙完因爭田不和,時有爭斗。這日恰于河邊發現楊氏尸首,遂移禍趙家,說趙家打死家人卜才之妻,抬尸去趙家論理。趙氏父子亦是強橫之徒,將自己人丁文、田婆打死,反誣朱常白晝劫殺。婺源縣尹審理驗尸時發現楊氏并非被打死,而是勒死的,而丁文、田婆被打死則實,便將卜才、朱常問成死罪,朱常病亡獄中,臨終招出尸首乃河邊拾到。王公家小二因相幫撇了尸首,指望有賞,爭執中失手磚擲王公致死,小二亦因此入獄病死。而白鐵因那日擔了驚寒,不久也死去。浮梁縣尹因連死數人,令邱乙大等來認尸,果然是楊氏尸首,遂對孫氏用刑,孫氏當堂喪命。邱、劉兩家官司了結。此時,只趙完父子逍遙法外。趙完有偏房愛大兒,與趙一郎私通,一郎曾親睹丁文、田婆被殺過程,以此要挾趙完分家產。趙完父子想索性毒死一郎。愛大兒竊聽后告知了一郎。趙一郎即告到官府,縣尹審出真情,也審出了愛大兒與一郎的奸情,于是趙完父子、愛大兒和趙一郎俱擬處決。只為這一文錢,前后斷送了十三條性命。
第三十五卷 徐老仆義憤成家
明朝嘉靖年間,浙江淳安縣錦沙村有徐言、徐召、徐哲三兄弟,奉父親遺命,合鍋吃飯,并力耕田。有一老仆阿寄,對主人忠心耿耿。徐哲忽患傷寒而亡,遺寡妻顏氏及二男三女。徐言、徐召決定分家,只揀不好的田產留與侄子,并將老仆阿寄夫婦推給顏氏。阿寄看到兩個兄長欺侮寡婦孤兒,十分氣憤,便請顏氏變賣簪釵衣飾,湊了十二兩銀子,替她外出經商。第一次來到慶云山,販漆到蘇州,賺了個對本;又將蘇州米販到杭州,又賺十多兩銀子。如此幾個回合下來,賺了二千余兩。看看年底,遂將本利統通帶回家中。顏氏見之大喜。阿寄又獻策購買了本村良田一千畝、莊房一所,又請了個先生教兩個小官人讀書。阿寄將家中整頓停當,依舊出去經營,十年下來,家私巨富,牛馬成群,婢仆雇工百人,十分興旺。那時顏氏三個女兒,都嫁與鄰近富戶,兩個兒子也各娶配,一應婚嫁禮物,盡是阿寄支持,又為兩個公子納了監生。阿寄自己則兢兢業業,毫無私蓄,到八十歲病逝時,僅余舊衣數件,一小包不足二兩的銀子,還是多年前顏氏所贈。
第三十六卷 蔡瑞虹忍辱報仇
明朝宣德年間,淮安衛指揮蔡武乘船赴任湖廣荊襄游擊將軍途中,遭船夫陳小四等七人打劫,殺了蔡武一家,又在奸污蔡女瑞虹后將她勒斃。所幸繩扣不緊,瑞虹死而復蘇,被商人卞福救獲,并信誓旦旦要替瑞虹報仇,瑞虹答應嫁與為妾,實際卞福只是虛應此事。卞福妒妻用計將瑞虹賣與人販子,流落煙花。瑞虹堅決不肯為娼,又被賣與好色之徒紹興人胡悅。胡悅攜瑞虹進京謀官未成,錢又被人騙走,便設計將瑞虹為餌設美人局訛人銀兩。舉人朱源進京應試,因無子嗣,便思納妾,恰巧入了胡悅所設圈套。瑞虹見朱源忠厚,將騙局托出,二人逃往他處。瑞虹嫁給朱源后,生下一子,二人相敬相愛。朱源考中進士,赴任武昌縣官,雇船南下,船上水手恰又是陳小四。朱源便請揚州太守協助,將陳小四下于死囚牢中。其余兇手,也一一落網,將人頭祭了蔡武。瑞虹又尋到父親遺腹子,使承父蔭。瑞虹見父仇已報,蔡氏有后,諸盜已受刑,不愿以失節之身存世,自刎而死。
第三十七卷 杜子春三入長安
隋朝開皇年間,揚州鹽商子弟杜子春,生性豪俠,輕財傲物,賓客盈門。不久,資財用盡,門客奴婢云散四方,往日朋友再無一個上門來的,遂往長安祖居處尋找親戚周濟,但少有施舍者。某日,一老翁見杜子春獨自嗟嘆,慨然贈銀三萬兩,子春拱手相謝,連姓名也未問。回到揚州,眾賓客見狀又來趨奉,子春依舊揮霍無度,不兩年,銀子罄盡無余,只得再到長安,老翁又贈銀十萬。杜子春回到揚州,豪心頓發,早把窮愁光景忘了,不上三年,又將十萬兩蕩盡,只得三上長安,計劃將祖居出賣,誰料那些親友故意壓低價錢不肯買。老翁再次出現,又贈銀三十萬,并約定三年后華山云臺峰老君祠相見。杜子春此番回到揚州,立誓重整家業,又造起義莊多所,不上兩年,依舊潑天巨富。三年后,杜子春如約來到云臺峰,老翁要其幫助煉丹,只因子春七情尚未斷盡,未能成仙。回到家中,日夕焚香打坐,不覺三年已過,再次上山,方知老翁即太上老君。子春將長安祖居舍作太上老君神廟,又舍黃金六千斤鑄造老君仙身,夫婦二人隨老君升仙而去。
第三十八卷 李道人獨步云門
隋文帝開皇初年,青州富翁李清,自幼行善,利人濟物,慕仙好道。七十歲生日,入云門山穴尋仙。仙長令李清西耳房暫住,囑其不得開啟北窗。李清見仙長離去,耐不得性,推開北窗,只見青州城正臨北窗之下,盡呈眼底,不覺歸心頓起。仙長見他塵緣未絕,遣他歸去,臨走贈他醫書一冊,令其廣行善事。李清回到青州,但見人物全非,原來離家已七十二年,此時已是唐高宗永徽五年了。李清在青州開業行醫,救活小兒無數,終塵世限滿,功行已圓,尸解仙去。
第三十九卷 汪大尹火燒寶蓮寺
陜西永淳縣著名古剎寶蓮寺,住持佛顯,僧眾約有百余。寺中子孫堂極是靈驗。原來凡求嗣婦女,須至子孫堂兩旁凈室住一宵。子孫堂中有暗道,和尚半夜來奸宿,因此求嗣者往往得子。新任大尹汪旦疑有弊端,親訪寶蓮寺,一時看不出破綻。回縣后,令妓女媚姐、婉兒妝做良家模樣,偽言求嗣,暗藏了銀朱、墨汁,半夜待和尚來奸宿時涂其頭上。天剛明,汪大尹率人來到寶蓮寺,驗得和尚頭上朱、墨,盡行收捕。和尚在獄中買通禁子,將短刀斧頭夾帶進監。入夜,眾僧買酒肉灌醉禁子,取出刀斧,打開獄門,放起重囚,殺將出去。幸汪大尹已有防備,越獄未成。汪大尹令眾快手蜂擁入監,百余和尚俱被斬首,寶蓮寺也被燒毀。汪大尹因此被升為監察御史。
第四十卷 馬當神風送滕王閣
唐高宗時,秀才王勃年僅十三,由金陵往九江,路經馬當山,上岸見一古廟,原來是原水府行宮。中源水君囑告來日重陽節,洪都閻府君欲作《滕王閣記》,應去獻賦,并助以神風,一夜間到達七百里外的洪都。閻都督開宴,遍請江左名儒,眾皆知府君欲顯女婿吳子章才學,均推辭不作,獨王勃欣然命筆。閻推更衣,至一小廳,吩咐吏人將其所作逐句報告。待報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聯,不覺擊節贊嘆,滿座盡皆失色驚服。獨吳子章起座作難,說此賦乃先儒遺文,并朗朗而誦,無一字差錯。王勃問舊文有詩否,吳答無詩,王勃即作七律一首,有如宿構,子章惶恐而退。眾人皆贊吳之記性、王之作性為天下罕有,王、吳互相欽敬,滿座歡然。臨別,閻公贈千金禮品。王勃乘舟復至馬當山,作謝中源水君。后王勃與學士宇文鈞相伴泛舟大海,掌天下水籍文簿的玉女吳彩鸞,派仙女迎王勃去蓬萊方丈作詞文,以表蓬萊佳景。在中源水君的召喚下,王勃應聘,與船中人相別,登仙而去。
上一篇:《醒世姻緣傳》介紹|賞析
下一篇:《醒夢駢言》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