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夢駢言
清稼史軒刊本《醒夢駢言》
扉頁書影
清稼史軒刊本《醒夢駢言》
正文書影
清代白話短篇(擬話本)世情小說集。一名《醒世奇言》。十二回。題“蒲崖主人偶輯”,別題“守樸翁編次”。據(jù)序知作者亦號“菊畦子”,其真實姓名不詳。成書于清康熙末年。
現(xiàn)存主要版本有清稼史軒刊本,藏首都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中華書局“古本小說叢刊”影印清乾隆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影印稼史軒刊本,1991年齊魯書社《聊齋志異話本集》排印清乾隆前刊本,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排印稼史軒覆刊本。
第一回 假必正紅絲夙系空門 偽妙常白首永隨學士
明成化年間,湖廣武昌府江夏縣秀才曾學深,生得聰明絕世,秀美異常。一日奉母命,到黃州探望外祖母。時值暮春天氣,學深慕名來到南門觀音庵,見小尼陳翠云美貌非常,便托名姓潘,與之交好。兩人立誓罰咒,私訂了終身。學深回家,以外祖母已為他聯(lián)姻陳姓,推托了眾媒人的說合。后再到黃州,已時過境遷,庵敗人散。學深只得沒興而回。半年后,學深母往黃州探母,得知并無聯(lián)姻之說。到蓮花山酬愿時,卻遇翠云請求代尋武昌潘秀才。曾母回家,詢問學深。學深只得道明真相,潘秀才即自己托名,陳翠云即聯(lián)姻之女。曾母初始甚怒,后念及兒子一往情深,加之同情翠云的遭際,囑學深前往相會。學深遍訪不著翠云,怏怏而歸。漸漸地茶不思飯不想,病重在床。曾母正心焦,又遇母病逝,趕往黃州安排后事,在親戚家避雨時,又意外相逢翠云。一老一少,說明心事,均歡喜不盡。曾母回去后,向兒子敘說翠云已尋著,學深病即見好轉(zhuǎn)。于是擇日成親,一對佳人配對成雙。后學深連中兩榜,點入翰林。翠云生三男一女。
第二回 遭世亂咫尺拋鸞侶 成家慶天涯聚雁行
明洪武年間,山東東昌府棠邑縣張恒若,經(jīng)商為生,三十歲左右時,娶妻羊氏。三年后,羊氏有孕,恰遭燕王兵禍,夫妻在混亂中各奔東西,家產(chǎn)為之一空。張恒若尋訪無著,只得到原經(jīng)商地洛陽,教書謀生。恒若續(xù)娶妻馬氏,生子張登,馬氏卻生弱癥而死。恒若又娶妻牛氏,再生一子,叫張勻。誰料牛氏性情極兇悍,對繼子和己子判若兩人。 恒若幾次干涉,均無效果,只得忍氣吞聲。 日來月往,恒若年老。張登上山砍柴,張勻助兄時被老虎銜走。 張登救弟不成,用斧頭自刎而亡,一縷陰魂直赴陰曹地府,到處尋訪。 知弟未死,又撞著菩薩救拔枉死冤魂而得以超生,辭父再外出尋弟。 牛氏得知親生兒子失蹤,整日和恒若胡攪蠻纏;又氣又恨,傷了七情,竟得病身亡。 那張登在外尋弟,吃盡辛苦,病倒街檐。 卻像有神指引,巧遇張勻。 兄弟抱頭痛哭,各訴別后情形。 原來張勻被老虎翻山過江,銜至南京張千戶家放下,得以收養(yǎng)。 張登拜謝千戶,交談中方知千戶為恒若發(fā)妻羊氏所生,正是自己的異母兄長。 當下母子兄弟骨肉相逢,不勝之喜。 后眾人同往洛陽,恒若全家團圓。
第三回 呆秀才志誠求偶 俏佳人感激許身
明嘉靖年間,蘇州吳縣秀才孫寅,號志唐,諢號孫呆。他生有六指,性情迂闊,有時明知被人愚弄,也不計較。城中富翁劉大全,有女小名阿珠,生得天姿國色,絕世無雙。夫婦視若掌上明珠,眾人托媒求親,均不中意。孫寅為人戲弄,就不知高低央媒人提親。阿珠戲說要孫寅割去多余指頭,就允親事。孫寅得知,奮然割去余指,登時血如泉涌,痛暈倒地。但阿珠仍要他除了呆氣才能答應。孫寅為此懊惱氣憤。清明佳節(jié)時,孫寅與友同游虎丘,在佛殿巧遇阿珠。孫寅見阿珠真?zhèn)€異常美艷,竟魂飛出竅來到劉家,夜夜和阿珠同宿,任其所為。直到招魂回去,方不糾纏。孫寅魂雖回歸,卻害起相思,直到病入膏肓,命歸黃泉。又魂附鸚鵡飛至阿珠房中,向阿珠傾訴愛慕情懷,阿珠愛之如寶。后知寅為己死,感其多情,對鸚鵡說若秀才返魂為人,當誓死相從,鸚鵡于是銜了阿珠三寸繡鞋,來到寅房撲地而死,孫寅得還魂重生。劉翁夫婦也感其志誠,寅、珠終成眷屬。孫寅苦志攻書,高中解元,成了進士,點入翰林,官至禮部尚書,五子也都出仕。
第四回 妒婦巧償苦厄 淑姬大享榮華
明永樂年間,山西太原府秀才俞大成,因妻不能生育,納隨嫁丫頭蕙蘭為妾。蕙蘭為人莊重,料理家事得法,大成甚喜。不久,妻病故,大成欲扶蕙蘭為正,但蕙蘭以大義力勸大成續(xù)娶,大成就續(xù)娶了孫氏。那料孫氏竟是潑婦一個,成親當晚,為蕙蘭竟和大成吵鬧一夜。從此管東管西,家無寧日。虧蕙蘭善良賢淑,并無半句怨言。大成一日進城歲考,回鄉(xiāng)已晚,就悄悄到蕙蘭房中同睡。次早孫氏得知,拿棍趕來撒野,又要父兄前來幫兇,大成只得離家出走。孫氏等人欲打蕙蘭出氣,幸得俞氏族人阻止。蕙蘭有了身孕,孫氏幾次行兇,都未得逞。為防不測,蕙蘭生子后只得另開門戶,艱難度日。日月如梭,蕙蘭子大男聰穎異常。在先生陳又良精心輔導下,文章絕妙,詩書俱佳。大男得悉父事后,就出外尋父。那孫氏便乘機將蕙蘭騙賣與一河南布商為妾,蕙蘭寧死不從,布商又將蕙蘭送與友人。誰知友人竟是大成,兩人相擁大哭,互訴別后離情,大成遂立蕙蘭為妻。后蕙蘭因身體不好,大男又無音訊,就再勸大成娶妾。想不到娶來的竟是被父母所賣,受夠苦頭的孫氏。孫氏見大奶奶是蕙蘭,更是無地自容。幾年后,大成因官事遭逢兒子大男。大男歷經(jīng)磨難已成河南巡撫。從此骨肉團聚。大成夫婦壽終在家,悍婦孫氏卻不得好死。
第五回 逞兇焰欺凌柔懦 釀和氣感化頑殘
明正德年間,江西吉安府廬陵縣豪富平長發(fā),家遭山寇打劫,妻、子均被擄去。長發(fā)重娶一妻一妾,各生三子。妻子所生的平衣兄弟連成一派,欺侮庶出的平白兄弟。長發(fā)見此,死前就劃定了家產(chǎn)。平衣女兒出嫁周家后,因染患時癥而亡。平衣怨恨,率兄弟族人到周家尋事生非,闖了禍而被官府抓獲。平白出面求情,知縣看在平白是秀才,人又忠厚的份上,放了平衣等人。后平白生母病死,平衣兄弟不準庶母和父同葬。平衣妻亡,平白卻去拜祭。因其他兄弟在那里作樂,平衣怒而打之,又被官府捉押。又是平白求情,才沒有吃苦頭。忽一日,被山寇掠去的平成領(lǐng)妻兒逃歸。平衣、平白兄弟在兄回家上態(tài)度決然相反,使平成感平白而惡平衣。平衣嫡庶所出四子素不和睦,經(jīng)常爭吵。一日兩子爭斗,一當場斃命,一被拿至縣衙活活打死。兩人妻子也應怒生恨,爭斗而死。事情鬧大,雙方混戰(zhàn),被官府一網(wǎng)打盡。恰此時平白父子中舉,平白再至衙門求情,眾人方得釋放。至此徹底醒悟,痛改前非,合門無事。下輩子弟如同一個父母所生,相親相愛。平白子立善進士及第,后子孫科甲連綿。
第六回 違父命孽由己作 代姐嫁福自天來
明正統(tǒng)年間,浙江溫州府永嘉縣衙小吏王又新下鄉(xiāng)辦事,中途遇暴雨山洪,淹死于溫州富戶張維成所棄廢墳中。維成得知王家貧窮,助王妻葬夫于廢墳中,又供其子興兒求學。光陰似箭,興兒長成,文才出眾,維成十分快意,就將自己長女月英許配興兒。但月英卻嫌興兒家一貧如洗,迎親之日不肯出嫁。其妹月華見此,就代姐出嫁。興兒雖覺月華容貌不及月英,但真情可敬可嘉。不久,興兒赴杭應試,途中住店時,店主殷勤招待,言關(guān)帝托夢,興兒此試高中解元,將來官至宰相。興兒得意忘形,妄想中舉另娶美妾,結(jié)果名落孫山。興兒回鄉(xiāng)后,又遭月英夫婦冷落。來年,興兒再赴杭趕考,仍住同店,方知當時自己一念之差,致使金榜除名,若改過自新,仍可高中。興兒深刻懺悔,放榜時果中解元。回家時見月華容貌也變得俊美,真是喜上加喜,不勝嘆異。不久興兒上京會試,又中進士,欽授翰林院官。圣眷日隆,做宰相時僅三十六歲。月英父母相繼故世,丈夫日夜狂賭,蕩盡家產(chǎn)后死在枯廟,自己只得削發(fā)為尼。聞興兒衣錦榮歸,就派人來打抽豐。月華贈十匹松綾,暗裹百兩銀子給月英,月英不知就里,惱恨禮少,令人退回。興兒笑月英:“百兩銀子尚不能消受,那有福氣做一品夫人。”月英后悔不迭,只能嘆自己命薄。
第七回 遇賢媳虺蛇難犯 遭悍婦狼狽堪憐
明萬歷年間,湖廣長沙府地方有一黃氏,性情兇悍,丈夫生前不知受了她多少苦。 長子成大娶媳順兒后,黃氏又把挾制丈夫的手段用來凌虐媳婦。 盡管順兒處處備加小心,仍落得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成大又是個孝子,凡事依著母親,也打罵順兒,更使順兒如雪上加霜,日子難過,最后被趕出家門,只得暫住黃氏胞姐處。 左鄰右舍都知道黃氏的德性,竟沒有一家肯把女兒嫁給成大。 幾年后,成二與從小聘定的戾姑成婚。 黃氏又擺出婆婆的架勢來對戾姑,哪知戾姑性格剛硬,不但制服了丈夫,更不把黃老太婆放在眼里,要黃氏像傭人一樣干活,連成大也遭難。黃氏積勞成疾,病勢沉重,只成大一人服侍,弄得十分狼狽。 虧胞姐前來照料,談心敘舊,家中不時送來吃喝補品。 黃氏病好后,方知是順兒的孝心,方知過去盡是己錯,不該對順兒百般挑刺。成大夫妻破鏡重圓,和成二分家,與黃氏一起過活。 分家后,戾姑越發(fā)橫行霸道,竟逼死丫頭,遭了官司,吃了苦頭,變賣田產(chǎn)才得了事。后成父顯靈,家有藏銀可贖田產(chǎn),戾姑貪心連遭天報,方悔悟改過。 成大三子均中進士,官至顯位,父母榮封。
第八回 施鬼蜮隨地生波 仗神靈轉(zhuǎn)災為福
明正德年間,廣東廣州府番禹縣秀才尤牧仲,娶妻陳氏,生女英姑,遠嫁潮州。后陳氏病死,牧仲續(xù)娶曹氏,生二男,大的叫上心,小的叫次心。天有不測風云,牧仲為江西藩王事所牽連,被充軍山西大同府。本地秀才韋恥之,只因文才不及牧仲,遂明做好人,暗中卻處處與尤家作對:編造牧仲死信;散布曹氏與人私通;鼓動上心分家、誘其賭博蕩盡田產(chǎn)等等。弄得曹氏病重,上心逃遁,家破人散。那韋恥之還不罷休,又暗叫英姑回來,指望尤家更亂。誰知英姑性情剛強,回來后見繼母凄涼,家境危難,便怒氣填胸,出面論理。得縣、府公斷,歸還田產(chǎn)。上養(yǎng)繼母,下教幼弟,諸事得法。城內(nèi)有個萬公子,家中富有,造有內(nèi)園,景色絕美。韋恥之明知此處嚴禁外人進入,卻勾引次心入內(nèi),自己開溜,欲置次心于死地而后快,那料鬼使神差,竟成就了次心與萬公子之女巧娘的良緣。尤家更加日盛,韋恥之卻更加生恨。借故誣次心為賊,使次心蒙冤充軍山西,途中巧遇淪為乞丐的上心。上心回家改過自新,夫妻重圓。次心在山西又與父親相逢。后次心冤案昭雪,前程也復,夫妻團圓。韋恥之又黑夜縱火,燒毀次心房屋,但次心反因禍得福,掘出金銀,贖回父親,合家團聚。韋恥之惡人得惡報,暴死于荒山野嶺之中。
第九回 倩明媒但求一美 央冥判竟得雙姝
明永樂年間,四川成都府秀才姚壽之,年輕有為,文若東坡,貌似潘安,立志要娶絕世佳人。城內(nèi)富戶施孝立,有個女兒叫蓮娘,生得天姿國色,且聰敏異常,孝立夫婦愛如掌上明珠。為揀才高的乘龍快婿,要女繡帕,令媒婆帶出,請少年書生題詠。蓮娘見壽之題詩,句句錦繡,字字珠璣,喜歡非常。但孝立卻嫌壽之家貧,不肯將女嫁給壽之,卻許配富家子弟黃有成。為此蓮娘抑郁得病,延醫(yī)無效。一日和尚診病,言須男人胸前肉和藥,便可痊愈。孝立要黃有成救女之命,遭黃拒絕。壽之得訊,趕來割肉和藥,使蓮娘轉(zhuǎn)危為安。蓮娘和壽之遂書信定情。不久黃家擇期迎親,蓮娘卻又病倒,竟一命歸陰。壽之曉得,趕來大哭不止,也氣絕身亡。一對陰魂在陰間相逢,難舍難分。壽之在冥府請生前好友幫忙,向上司求情,于是壽之、蓮娘得以還陽,結(jié)成連理,恩愛有加。
第十回 從左道一時失足 納忠言立刻回頭
明永樂年間,河南考城縣奉化村村民曹全士,生一子一女。女名珍姑,聰明韶秀。小時在村學里讀書,同窗王子函與珍姑彼此有心會意。那時,山東唐賽兒起兵犯亂,勢不可當,曹全士略通武藝,就帶全家前往投奔。珍姑被唐留在身邊做弟子,傳與法術(shù)。子函為尋珍姑,被唐賽兒部下拿獲,做了文書。子函設(shè)法見到了珍姑,兩人驚喜交集,互訴別后離情。子函告訴珍姑,妖法作亂,不合天意,追隨唐賽兒必取滅亡。珍姑迷而猛醒,無奈父母兄長執(zhí)迷不悟,只得與子函一同逃走,到青州避亂。時不多久,官軍平定妖亂,謀反人眾盡被殺死,珍姑父母兄長也難逃劫數(shù)。珍姑料理完畢后,便擇日與子函交拜成親。
第十一回 聯(lián)新句山盟海誓 詠舊詞璧合珠還
明崇禎年間,河南開封府儀封縣宋大中,娶辛娘為妻。 小夫妻恩愛有加,均通文墨。 那時流賊正盛,殺人越貨,無惡不作。 為防一日離散,夫婦共撰了一副絕對:“男兒志節(jié)惟恩義,女子功名只守貞。”一日流賊果然來了,大中急忙攜老扶妻出門逃難。 行船至僻靜處時,大中及父母相繼被盜賊李十三推落水中。 原來李十三看中辛娘,故做此傷天害理之事。 辛娘不動聲色,被帶至南京后,灌醉并殺死李十三,自己投河自盡。 眾人撈起,看到遺書,都贊嘆不已,把辛娘葬在鐘山腳下。 卻說大中落水后,被財主陳仲文所救。 不久,大中做仲文舊好元副將幕友,出謀劃策,殺敗流賊,授三品武官。 大中到南京祭拜辛娘,發(fā)覺墓空尸無,郁郁不樂而歸。 船到金山,大中見對船一女酷似辛娘,忙高聲吟誦絕對上聯(lián),對方也回以下聯(lián),果為辛娘。兩人抱頭大哭,互訴曲折經(jīng)歷。 原來辛娘為盜墓者所救,章夫人收認義女。
第十二回 埋白石神人施小技 得黃金豪士振家聲
明嘉靖年間,北直保定府大富翁方正華,賦性豪邁,輕財好客,家有食客數(shù)百。其中有一個張管師,相貌不凡,談鋒甚健。 與正華寢食不離,結(jié)為兄弟。 管師喜歡正華之子口禾,常和他在一些房子里玩撬磚埋石游戲。 十幾年后,方家落敗,食客漸去,正華病死,虧管師料理一切。 張每日都帶些磚瓦回來,拋在空屋腳墻下。 平日常教育口禾,男子漢要自掙自立。 一日,張管師辭別口禾母子,騎驢飄然而去,竟不復返。 方家一日窮似一日,昔日食客無一幫助,只得苦度余日。 無奈之下,口禾到父生前為之定親的河南懷慶府財主王元尚家,以求照應。 哪知王嫌貧愛富,家人也狗眼看人低,弄得口禾悲切凄慘。 幸近鄰顧媽媽憐憫,典一千錢助口禾回家。 不久,王元尚家遭強盜洗劫,也由富變窮。 王元尚人窮志短,欲將女兒睦姑給人做小,睦姑本不滿父母對口禾做法,借此歷經(jīng)辛苦,逃婚投奔方家,和口禾同結(jié)連理、共度艱難時日。 過了一些日子,方母捉雞來到空房,見墻角磚瓦均成白銀,原磚下埋石也為白銀,數(shù)量可觀。 方醒悟張管師原為仙人,從此重振家業(yè)。
上一篇:《醒世恒言》介紹|賞析
下一篇:《里乘》介紹|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