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廬
閱讀提示
釋義:原比喻新露頭角,后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茅廬:草屋。
出處: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諸葛亮的第一把火
東漢末年,諸葛亮被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感動,去給劉備當軍師。
不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dūn)為主將,于禁、李典等為副將,領軍十萬攻打劉備。劉備急忙找諸葛亮商議,當時諸葛亮雖有退敵之策,然而關羽、張飛卻輕視諸葛亮,無奈之下,諸葛亮借劉備之劍威服二人,使其各領一千兵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領軍通過,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另派趙云擔任先鋒,領老弱殘兵與夏侯惇假意交戰,引誘夏侯惇進入博望坡的山林窄路之中,以火攻之;又派關平、周倉、劉封等人潛入曹軍后方,焚燒物資,給曹軍制造恐慌;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后援。
在戰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等將領逃回許都。諸葛亮初出茅廬,首戰設奇計火燒博望坡,以區區幾千人破曹軍十萬,大獲全勝。此后關羽、張飛等人對諸葛亮也產生了敬佩之意。
后人有詩稱贊:“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
知識小窗
近義詞:初露頭角、初露鋒芒。
反義詞:久經沙場、老成持重。
造句:初出茅廬的劉剛戰勝了老將馬斌,獲取得了這次射擊比賽的冠軍。
成語接龍
初出茅廬→廬山真面→面紅耳赤→赤地千里→里勾外連→連綿起伏→俯首帖耳→耳聰目明→明察暗訪
上一篇:成語《鑿壁偷光》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
下一篇:成語《刻舟求劍》釋義|出處|近義詞|反義詞|造句|成語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