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
釋義
聽到一百次也不如見到一次,表示親眼見到的遠比聽人家說的更為確切可靠。
出處
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愿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故事
西漢時期,羌人經常侵入邊境地區掠奪牲畜和財物,甚至還與官兵沖突。守邊的將士向朝廷發來告急文書,宣帝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并詢問哪位朝臣愿意領兵鎮守邊關。
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曾在邊境與羌人交戰幾十年,非常熟悉羌人的活動習性。他見朝廷無將可派,便自告奮勇,要求帶兵前去征討。宣帝問他需要多少人馬,趙充國回答說:“百聞不如一見,何況大兵遠征是件極其疲累的事,所以我想先實地考察一下,制定好攻守方略,再回奏陛下。”宣帝欣然同意。于是,趙充國帶領小隊人馬渡過黃河。剛渡河不久,他們便遇上了羌人的小股隊伍。趙充國指揮大家出擊,抓獲了許多俘虜。
趙充國親自審問俘虜,很快就摸清了羌人的詳細情況,并據此制定出按兵屯守,對羌人采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并派人稟告宣帝。不久以后,朝廷配合趙充國的策略,狠狠打擊了羌人,使西北邊境終于安定下來。
用典
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并不是這么樣子,所以百聞不如一見。
——《慈禧太后演義》
上一篇:成語《百步穿楊》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