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來之,則安之
釋義
原意是已經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現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心來。
出處
《論語·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掌握重權的季康子打算吞并附屬國顓臾。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和子路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勸阻無效后請教孔子,孔子認為二人未盡到輔佐之責,說道:“治理一個國家,不必去擔憂土地、人口的多少,而應該多去想想怎樣使百姓安居樂業。只要百姓安定,國家就會富強,這時再施行仁義禮樂的政教來廣泛招攬遠方臣民,讓他們既然來到這里就能安居樂業。你們倆輔佐季康,卻不能吸引遠方臣民前來歸附,使得人民有異心而不和,國家分裂而不能集中。就在自己國家處于分崩離析的情形下,還想動用武力攻伐顓臾,我擔心季康的麻煩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啊。”文中的“既來之,則安之”意指既然招撫而來,就要安頓下來。
用典
但既來之則安之,姑且住下再說。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上一篇:成語《料事如神》釋義|出處|故事|用典|
下一篇:成語《明察秋毫》釋義|出處|故事|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