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文學的內容·金元散文·金元散文研究的現(xiàn)狀
總之,金、元兩代散文是在一種不太理想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的,其成就較之唐、宋兩代是不可企及的。思想內容趨于貧弱,藝術形式上又多局限于規(guī)摹前人,是金、元散文兩個帶根本性的弱點。游牧民族文化遠落后于中原文化,“借才異代”的同時又給他們以高官厚祿,其結果必然使他們的視野受到限制。作家們多沉湎于理學,其才華又不及前代大家。更加金、元兩代,國祚太短,時代和社會給予作家的蘊蓄并不深厚,無論政治或經(jīng)濟,都沒有形成足以使散文穩(wěn)定持續(xù)發(fā)展與繁榮的雄厚基礎,一代雄風的形成就不可能。這些弱點,使散文在植根于社會、又受寵于上層的散曲和雜劇面前,逐漸失去其抗衡力量。它在中國文學中的正統(tǒng)地位,也就從這時候起,被根本地動搖了。從散文自身說,金、元散文又一直在反奇崛與靡弱兩種傾向中發(fā)展,融合南北之長而去其短的結果,又為古代散文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與發(fā)揚提供了正確的導向。正因為如此,從金代趙秉文、王若虛、元好問,到元代姚燧、戴表元、揭傒斯、袁桷、虞集、歐陽玄、黃溍的散文作品中,便明確地標示出古代散文一條正確的發(fā)展軌跡,代表著古代散文的正確歷史走向。金、元兩代散文的成就,也主要體現(xiàn)在這一批作家的作品中。
正因為金、元散文在散文史上處于這樣一種地位,所以歷來多為文學史家所輕視,不只專論罕見,一般文學史中也多語焉不詳。直到20世紀后期,對金、元散文的研究才開始引起重視。這首先是文獻整理工作的開展,李修生先生主持整理的《全元文》已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這為學術界研究金元散文提供了全面而豐富的資料。在研究方面,郭預衡先生《中國散史文》、漆緒邦先生主編的《中國散文通史》等幾種散文史專著也辟出專編對金、元散文進行評介,金、元散文的真實面貌也因此得以展示在世人面前。此外,對金、元兩代一些作家如元好問、劉因的散文也有單篇論文進行研究,這無疑反映著金元散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而且這種深入有可能會成為今后一個時期金元散文研究的特點。
上一篇:隋唐五代文學與社會文化·隋唐五代文學與藝術·繪畫與文學
下一篇:隋唐五代文學·隋唐五代文學的工具書·隋唐五代文學研究論著與資料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