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苧蘿
【出典】 《吳越春秋》卷九《勾踐陰謀外傳》:“越王謂大夫種曰:‘孤聞吳王淫而好色,惑亂沉湎,不領國事,因此而謀可乎?’種曰:‘可破。夫吳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獻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選擇美女二人而進之。’越王曰:‘善。’乃使相者國中,得苧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
【釋義】 春秋時的美女西施為越國苧蘿村(今浙江諸暨南)人。詩詞中常用地名“苧蘿”作為西施的代稱。
【例句】 ①苧蘿妖艷世難偕,善媚悅君懷。(柳永《西施》[苧蘿妖艷世難偕]46)這里以“苧蘿”代指西施,賦詠西施滅吳的故事。②苧蘿標韻美,倚新妝。(賀鑄《小重山》[一葉西風生嫩涼]529)這里以“苧蘿”代指西施,再以西施比擬歌妓。③著厭霓裳素。染胭脂、苧羅山下,浣紗溪渡。(辛棄疾《賀新郎·賦海棠》1947)這里是以西施比擬海棠。謂海棠本為素色,但她像西施一樣生長于苧蘿,受當地胭脂涂染,遂變為紅色。④一顧傾吳,苧蘿人不見,煙杳重湖。(姜夔《漢宮春·次韻稼軒蓬萊閣》2188)這里用“苧蘿”代指西施,賦詠吳越之爭的故事。
上一篇:典故《舟橫野渡》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茱萸》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