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曉之以理”。運用語言向孩子說理傳道,以使孩子明理曉道,分清是非、真假、善惡、美丑,提高品德認識和能力的一類德育方法。包括:①品德講解法。通過口頭語言講清道理,提高孩子品德認識和能力的方法。在運用時,要注意講解內容和論證方法的科學性;要聯系孩子品德實際,有的放矢;講解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接受力。②品德談話法。家長就某一品德問題與孩子交談討論,以使其明白某一道理的方法。在運用時,目的要明確,內容要具體,難易要適度;態度要親切、誠懇、自然、耐心,多用民主、平等、協商的口吻,注意啟發孩子自覺,引導孩子積極思考,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結論。其結構一般包括:明確話題、共同解決提出的問題、確定具體的行動計劃。③品德討論法。家長和孩子就某一或某些思想道德問題各抒己見,進行討論和爭辯,得出正確結論,以提高孩子品德認識和能力的方法。在運用時,討論的主題要明確、具體、容易引起爭論;要指導孩子有理有據地說明自己的論點;要鼓勵孩子大膽發表意見,并抓住分歧,據理力爭;問題辯明后,要引導孩子服從真理,修正錯誤。④閱讀指導法。指導孩子閱讀有關書籍、報刊、雜志,掌握思想道德知識,提高品德認識和能力的方法。在運用時,首先要教會孩子閱讀品德課或政治課課本;其次要幫助孩子選擇和閱讀好書,指導閱讀方法。說理教育應與情感陶冶、行為訓練等方法結合起來使用,以防空頭說教,知行脫節。
上一篇:記憶與學習
下一篇:調動潛意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