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重千余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南山:終南山。何所營:做什么用。輾:碾軋。轍:車輪碾軋道路后留下的痕跡。翩翩:輕松快速的樣子。黃衣:唐朝地位較高的太監穿黃衣,無品級的穿白衣。可見這兩人是一個頭目,一個隨從。把:拿著。敕:朝廷的命令。北:皇宮在城北邊。直:值。
入選理由:
借一老人燒炭賣炭的遭遇來反映現實,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關心民間疾苦的新樂府名篇。
詩詞賞析 這是50首新樂府中的第32篇,小序說是“苦宮市也”,告訴我們詩的內容與“宮市”有關。“宮市”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皇宮中也開設有所謂物品交易的市場。有這樣的背景,太監們便假傳命令,在民間巧取豪奪,侵吞老百姓的勞動成果。
詩的內容清楚明白,敘事有頭有尾,還把愛憎情感包含在敘述之中,不作另外的表達。一個在終南山辛辛苦苦燒炭的老人,好不容易燒成一車炭,運到京城去賣,心想賣一個好價錢,以求維持生計。竟被兩個太監借口宮市需要強行奪去,隨便用一點窮人根本不需要的綾緞,就作為一千斤炭的價值。這哪里還有公理可言呀!詩人以一典型事例,概括了無數的被壓迫受苦的不公平現象,揭露了社會的黑暗。
詩歌的語言雖然通俗易懂,但寫作還是很有特色。除了敘事,還有描寫,人物形象的描寫不僅有肖像,如“滿面”兩句寫賣炭翁很形象,還有心理描寫,讓賣炭老翁的立體感很強。兩個太監雖然沒有作具體描寫,但他們的動作、聲音其實已傳遞給讀者了,他們的胡作非為已引起了讀者的憎恨。還有詩中反襯手法的運用也很成功。老人本來身上就衣單,還希望冬天更寒冷,這樣炭就可以賣一個好價錢,結果卻全被太監奪去,對比反差多大啊!
上一篇:《陸 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原文注解與賞析
下一篇:《陸 游·卜算子詠梅》原文注解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