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翁·雨中花》唐宋詞匯評賞析
萬縷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猶未成陰。據雕鞍馬上,擁鼻微吟。遠宦情懷誰問,空嗟壯志消沉。正好花時節,山城留滯,忍負歸心。別離萬里,飄蓬無定,誰念會合難憑。相聚里,休辭金盞,酒淺還深。欲把春愁抖擻,春愁轉更難禁。亂山高處,憑闌垂袖,聊寄登臨。
【本事】
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張才翁風韻不羈,初仕臨邛秋官,郡守張公庠待之不厚。會有白鶴之游,郡守率屬宮同往,才翁不預,乃語宮妓楊皎曰:“老子到彼,必有詩詞,可速寄來。”公庠既到白鶴,便留題云:“初眠官柳未成陰,馬上聊為擁鼻吟。遠宦情懷消壯志。好花時節負歸心。別離長恨人南北,會合休辭酒淺深。欲把春愁閑抖擻,亂山高處一登臨。”皎錄寄才翁,才翁增減作《雨中花》詞寄皎云:“萬縷青青(略)。”公庠再坐,皎歌于側。公庠問之,皎前稟曰:“張司理恰寄來,令皎歌之,以獻臺座。”公庠遂青顧才翁尤厚。
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九引《古今詞話》:白云先生之子張才翁風韻不羈,敏于詞賦,初任臨邛秋官,邛守張公庠不知之,待之不厚。臨邛故事,正月七日有白鶴之游,郡守率屬官同往,而才翁不預焉。才翁密語官妓楊皎曰:“此老子到彼,必有詩詞,可速寄來。”公庠既到白鶴,便留題曰:“初眠官柳未成陰,馬上聊為擁鼻吟。遠宦情懷消壯志。好花時節負歸心。別離長恨人南北,會合休辭酒淺深。欲把春愁閑抖擻,亂山高處一登臨。”楊皎錄此詩以寄,才翁得詩,即時增減作《雨中花》一闋,以遣楊皎,使皎調歌之曰(詞略)。公庠再坐晚筵,皎歌于公庠側,公庠怪而問,皎進稟曰:“張司理恰寄來,令楊皎歌之,以獻臺座。”公庠遂青顧才翁,尤加禮焉。
【考證】
案,張公庠字元善,皇祐元年進士,熙寧中官著作郎,元符三年以朝議大夫、尚書都官員外郎知晉州,改蘇州。事見孔凡禮《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一。據范成大《吳郡志》卷十一《牧守》:“張公庠,中散大夫,元符。”其前任王子京、陳錫二人都在元符,而繼任豐稷在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到任。是張公庠知蘇州在元符三年至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前。以此推之,其知邛州必在知晉州之前,約在紹圣中。
白鶴山,在邛州。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六《邛州》:“白鶴山,在城西八里。”
上一篇:《晏殊·雨中花》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
下一篇:《蘇軾·雨中花》唐宋詞匯評賞析|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