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江盈科
天下有百世之計,有一世之計,有不終歲之計。計有近久,而治亂之分數(shù)因之。國家自洪武至于今,二百四十年,承平日久,然所以保持承平之計,則日益促。自宗藩、官制、兵戎、財賦以及屯田、鹽法皆敝壞之極。收拾無策,整頓無緒。當其事者,如坐敝船之中,時時虞溺,莫可如何。計日數(shù)月,冀幸遷轉,以遺后來,后來者又遺后來,人復一人,歲復一歲,而愈敝愈極。雖有豪杰,安所措乎?
蓋聞里中有病腳瘡者,痛不可忍,謂家人曰:“爾為我鑿壁為穴。”穴成,伸腳穴中,入鄰家尺許。家人曰:“此何意?”答曰:“憑他去鄰家痛,無與我事。”又有醫(yī)者,自稱善外科,一裨將陣回,中流矢,深入膜內(nèi),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請謝。裨將曰:“簇在膜內(nèi)者須亟治。”醫(yī)曰:“此內(nèi)科事,不意并責我。”
噫,腳入鄰家,然猶我之腳也;簇在膜內(nèi),然亦醫(yī)者之事也;乃隔一壁,輒思委腳,隔一膜,輒欲分科。然則痛安能已,責安能諉乎?今日當事諸公,見事之不可為,而但因循茍安,以遺來者,亦若委痛于鄰家、推責于內(nèi)科之意。
——《雪濤小說》
〔注釋〕 “計有”二句:意為國家治亂之數(shù)決定于計之久長。 洪武:明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年號,自公元1368年至1398年。 宗藩:受分封的皇族。 虞溺:擔心沉溺。 冀幸遷轉:希望僥幸升官調任。 裨(pí)將:副將。陣回:從戰(zhàn)場返回。 延:請。 并州:古州名,在今山西省太原一帶,以產(chǎn)剪刀聞名。 簇(cù):箭頭。 委腳:把腳托付于人。 已:止。 諉:推辭。
作者江盈科對于當時社會現(xiàn)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的許多詼諧性的寓言都是針對明朝重大政治問題與社會問題,此篇尤其突出。
明朝中葉以后,“下世的光景”從各方面顯露了出來,在吏治方面更是如此。其中為害最烈,平時對它又無可如何的則是各級官吏拖拉推諉的辦事作風。這種作風使得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失靈,使一切改革變通的設想無不落空,把上面企圖貫徹的良法美意都化為泡影。作者對這種作風十分痛恨而又無可奈何。他寫《任事》就是企圖喚起官吏們的“任事”意識,以拯衰救弊,使得明朝這艘敝船,不至于沉溺。他歷數(shù)了自洪武以來,國家安定了240年,舉凡經(jīng)濟、財政、政治等方面的各種制度、各種法律無不弊壞已極。明朝這間巨大的房屋已面臨著即將坍塌的局面。而法律、制度的弊壞與其執(zhí)行者作風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任何行政措施都得用人去執(zhí)行,官吏們拖拉推諉,不要說拯衰救弊,就是連日常工作都無法進行。作者用笑話生動描繪了官吏們?nèi)狈β氊熞庾R的情況。
在腳疼諉鄰的笑話中,主人公仿佛是愚人,他以為把自己因長瘡而疼痛的腳伸到鄰家就不關己事了。這比古代“以鄰為壑”的白圭還愚蠢。白圭是真的把禍水引到鄰國了,而這位愚人的疼腳還長在自己的身上。這一點,江氏是從整個統(tǒng)治階級角度來看問題的,他認為朝政之弊與每個士大夫、每個出仕的官吏全都痛癢相關,船沉了,大家都要溺死。實際上到了封建末世絕大部分士大夫早已喪失了以天下為己任的氣度。朝廷的弊政畢竟不是自己腳上的瘡,它并不連著生瘡者的心。中國文化中弱化個人獨立性格的傾向,實際上也削弱了個人的責任感。
“外科”醫(yī)生的笑話更為典型地反映了官僚們對于所負責任的推諉作風。這位“外科”醫(yī)生竟將取出射入裨將肌膚之內(nèi)的箭頭說成是“內(nèi)科”之事。對于裨將要求他取出箭頭竟驚訝地說:“不意并責我。”(沒有想到內(nèi)外科之事一并要求我干。)這種作風,民國時四川畸人李宗吾把它稱之為“鋸箭桿法”。李氏當時大講“厚黑學”,揭露封建時代成大事者皆“臉厚心黑”。其中官場辦事二妙法,“鋸箭桿法”就是“二妙法”之一。他說:“現(xiàn)在各機關的大辦事家,多半采用這種法子。例如批呈詞:‘據(jù)呈某某情,實屬不合已極,仰候令飭該縣長,查明嚴辦。’‘不合已極’四字是鋸箭桿,‘該縣長’是內(nèi)科;抑或‘仰候轉呈上峰核辦’,那‘上峰’又是內(nèi)科。又如有人求我辦一件事情,我說‘這個事情我很贊成,但是,還要同某人商量。’‘很贊成’三個字是鋸箭桿,‘某人’是內(nèi)科。又或說:‘我先把某部分辦好了,其余的以后辦。’‘先辦’是鋸箭桿,‘以后’是內(nèi)科。此外有只鋸箭桿,并不命其尋找內(nèi)科的,也有連箭桿都不鋸,命其徑尋內(nèi)科的,種種不同,細參自悟。”(見張默生所著《厚黑教主傳》)他把官場的推諉作風形容得淋漓盡致,把它的可厭可恨、荒謬絕倫之處都顯豁地擺在讀者面前。這可以與江氏所寫的笑話相印證,亦可見只要官僚制度存在,這種作風就不會自動消失。
作者由此思及了這種官僚作風形成的原因。在我們刪去的最后一部分中,作者認為因為朝廷賞罰不明,像勇于任事、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挽救危亡的于謙,最后含冤被斬。在忠奸不分、是非顛倒的時代誰還肯作忠臣呢?當然,問題實際上沒有這么簡單,其他諸如每個官吏職責缺乏明確的規(guī)定,沒有切實可行的考核制度,對于瀆職者沒有必要的懲處等等,都是這種作風產(chǎn)生的緣由。其中最關鍵的是官吏們,只對上負責,不對下負責,百姓不能、也沒有意識到要對官吏進行監(jiān)督。當然這遠不是封建社會所能解決的了。
上一篇:《人琴俱亡·〔南朝·宋〕劉義慶》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傷仲永·〔北宋〕王安石》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