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劉義慶
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闭Z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币驊Q絕良久。月余亦卒。
——《世說新語》
〔注釋〕 都:總,竟。
王徽之,字子猷,王獻之,字子敬,都是王羲之兒子,平時很友愛。
弟先兄卒,徽之聞訊既不悲,奔喪又不哭,后徑入靈床,見獻之生平所彈之琴,便有人琴俱亡之痛。琴其實還在,但因主人已亡,自己彈之又不協調,等于也亡了。
《世說新語》引《幽明錄》,說徽之有背疾,所以獻之病篤,平時不往來,聞其卒,便撫心悲惋,都不得一聲,背即潰裂,一個多月后也逝世了。
魏晉尚自然,講率真,不拘拘于世俗的禮制,這時睹物思人,至性至情便傾泄于此兩語中。王戎所謂“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同篇又記羲之妻兄郗愔(嘉賓)聞其子郗超卒,不露悲戚,及往臨殯,一慟幾絕。也頗類似。更早的還有阮籍。《晉書》記阮籍性至孝,及母終,正與人圍棋,欲決勝乃至。“既而飲酒,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將葬母,又于飲酒二斗后,吐血數升。這固然反映了他的真性情,卻又過分了,故《世說新語》收在“任誕”篇。世俗的禮節固有虛偽無聊之處,其中也有人之常情,即是普通人應當共同接受的制約,如果走向極端,反使人感到詭誕。但徽之之哭獻之,還是真實的、近人情的。
上一篇:《書草玄堂稿后·〔明〕徐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任事·〔明〕江盈科》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