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
【本書體例】
金庸著。50回,153萬字。香港明河出版社1978年11月初版。此后,國內多家出版社出版。
本書敘述的是北宋哲宗元祐、紹圣年間,大理國王子段譽、遼國南院大王蕭峰、大宋小林寺和尚(后為西夏國駙馬)虛竹、及大燕國君后裔慕容復待人的故事。
大理國君段正明之侄、皇太弟段正淳之子段譽,因熟讀佛經且篤信佛教從而不愿殺生以至于不愿學武。雖大理段氏“一陽指”及“六脈神劍”等獨家功夫名動江湖,但段譽卻居然于武功毫無所知。為拒練武功而逃出家門、流落江湖。又因生具至性,專管人間不平之事但卻又不會武功而屢屢隱于困境。不想一番江湖際遇,竟學得逍遙派神功凌波微步及北冥神功,后又學得段氏神功六脈神劍,只是他因火候較差、經驗更欠而時靈時不靈。段譽雖未學得其父段正淳的武功,但卻秉承了其父的風流品性,在江湖上到處留情。不幸的是,他所釧愛的幾位少女如木婉清、鐘靈等居然都是其父段正淳的情人所生。而段譽所摯愛至癡的美女王語嫣,亦恰是段正淳的另一情人所生,即皆是段譽同父異母的妹妹。如此尷尬之境地,令段譽苦不堪言,乃至痛不欲生。不料,段正淳及其夫人刀白鳳,情人秦紅棉、甘寶寶、王夫人等一同慘死于慕容復之手,其母臨終之時,說他的父親并非段正淳,而是當年的延慶太子、如今的天下“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為此,他固然可以娶王語嫣為妻而不亂倫,然則認惡貫滿盈段延慶為父卻又使他陷于無法自拔的矛盾之中。……
契丹人蕭峰,其父蕭遠山當年攜妻、子探親,被少林寺方丈玄慈等率領中原豪杰所截,以為蕭遠山將對少林寺藏經有所圖謀,結果殺死其妻,蕭遠山在當場殺死多人之后憤而跳崖自絕。忽又將蕭峰拋上崖頂,為玄慈及丐幫汪幫主等所救。寄養(yǎng)在少室山下的農民喬三槐家中,改名喬峰。汪幫主死后,經多次嚴峻考驗,薦喬峰為丐幫新幫主。喬峰因武功卓絕而闖出“北喬峰,南慕容”的名頭。丐幫在喬峰統(tǒng)帥之下,十分興旺。然丐幫副幫主馬大元之妻康敏因怨喬峰對之不假辭色,設計殺死其夫馬大元陷害喬峰,并借此揭出喬峰實為契丹人蕭峰這一秘密。喬峰由此離開丐幫,易名蕭峰,尋訪當年殺父之仇的“帶頭大哥”,又中康敏之騙,疑段正譽為大仇,結果約斗雨夜,卻打死了他的唯一的鐘情之人、段正淳的女兒阿朱。最后得知其父蕭遠山未死,而藏于少林寺中偷看武學秘藉達數十年之久。后其父就在少林寺出家,而蕭峰返回契丹為遼國南院之王。遼王耶律洪基興兵侵宋之際,蕭峰為阻止遼軍入關,于千軍萬馬之中抓住遼王,并要其立誓不再興兵侵宋,而蕭峰亦為之自殺于軍前,以謝遼王。
虛竹自小在少林寺出家,一直以為自己是一位孤兒。誰知他的父親卻是少林寺方丈玄慈,而其母親卻是“四大惡人”中的第二惡人“無惡不做”葉二娘。而正當他得知自己并非孤兒且見到生身父母之時,其父玄慈因此引咎自殺,其母亦隨之自殺,由此虛竹轉眼之間成了真正的孤兒。而這一切,恰又都是他的拜兄蕭峰之父蕭遠山所賜,當年偷走嬰兒的是他,這日揭破秘密,迫玄慈自殺的又是他。而玄慈卻又正是當年率眾殺死蕭峰之母的人。虛竹在江湖之間機緣湊巧,成為逍遙派的掌門人兼靈鷲宮主人,后又成為西夏國的駙馬。與蕭峰、段譽結為異姓兄弟,前仇盡消。
慕容復是慕容博之子,亦是已亡國的大燕國君的嫡裔,這對父子一生皆為圖謀復國大計而奔走。慕容復因習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奇技,在江湖中與喬峰齊名,為“南慕容”。當的玄慈等人率眾襲擊蕭遠山,正是慕容復之父慕容博故意假傳信息所致。算起來慕容博其人乃是這一場千頭萬緒、盤根錯節(jié)的仇冤悲劇的根由。因怕玄慈等人責問,慕容博不惜詐死,連其子慕容復也瞞住,從而以保其秘密不致泄漏,潛入少林寺中,后與蕭遠山化解仇冤一同出家為師兄弟。慕容復一生,唯復國之念為大要。忙忙碌碌、營營茍茍,終其一生,復國不成,反倒成了一個瘋子,在精神錯亂之中,做其復國皇帝的美夢。……
《天龍八部》是金庸最長的兩部小說之一,也是金庸最為杰出的作品之一。同時,這部小說又是其最為結構龐大而較松散、人物最多的小說之一。這部小說的故事實際上無法完整地復述,上述“故事梗概”實際上只不過極為粗略地聊盡人意而已。
小說名稱《天龍八部》這名詞出于佛經。“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即指形貌似人而實際上又不是人的眾生,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以“天(神)”及“龍(神)”為首,所以稱為“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之中,并沒有神道怪物,只是借用佛經名詞,以象征書中的一些人物。既然小說書名來自佛經,可見小說受佛經的影響至深。
《天龍八部》中人物,可以說是“天人不冤,有情皆孽”。而這兩句話可以說正是這部小說的總的主題。受佛經及佛學思想的影響相當明顯,其世界觀與人生觀自然未必全都可取,但作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及其藝術境界,則頗可取之處。如前所述,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如段譽、蕭峰、虛竹這三人之間,雖結為兄弟,但相互之間的關系卻十分復雜:蕭峰之母為玄慈等所殺,蕭峰一家的家破人亡,也直接由玄慈等所造成。相反,虛竹之父玄慈、母葉二娘之死又是蕭遠山一手造成。算起來蕭峰與虛竹正可謂一對大仇家。至于蕭峰與段譽,雖無大的仇怨,但段譽之同父異母之妹既是蕭峰的情人,卻又被蕭峰所打死,其中情仇恩怨,實在難以分明。而所有的這一切,又顯然都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似乎冥冥之中,真有天帝存在。當然讀到最后,我們能逐漸明白,蕭峰、虛竹、段譽等三人及三個家庭的悲劇,多數都是由一心圖謀復國大計的慕容博、慕容復父子所造成,以至于無人不冤,深陷于痛苦之網中。另外,小說中對許多情事的描寫,可以說是皆與冤孽相連。段正淳到處留情,有情人若干,看似幸運,然至少造成了以下的惡果與冤孽:一是使他與刀白鳳之間的夫妻關系陷于困境,以至于使刀白鳳一氣之下,為了報復段正淳而獻身于段延慶。二是到處留情的結果,至使各情人之間以及情人與夫人之間無窮無盡的爭斗吵鬧、仇恨與殘殺,秦紅棉、甘寶寶、刀白鳳及阮星竹、王夫人等這些女性,一方面生活在對段正淳的不完整的愛情之中,而另一方面則又生活在對段氏其他情人的仇恨與殘殺之中,冤冤相報,了無盡頭。三是段正淳的情人之一康敏,因得不到段正淳的完整的愛情與婚姻,以至設下毒計,幾乎使得段正淳險些喪生。算起來康敏的報復及其性格與心理的變態(tài)與瘋癲,都是“情孽”所造成。四是段正淳最終結果則亦正是殉情而死,與他心愛的幾個女人死在了一處。這才最后了卻情孽。除此之外,段譽與木婉清、鐘靈、王語嫣之間即有戀人之實卻又有兄妹之名,其情難堪,可想而知。蕭峰深愛阿朱,卻又無意中將之打死;阿朱之妹阿紫深愛蕭峰,卻又被蕭峰所忽視。玄慈與葉二娘之間的戀情,對于玄慈這位德高望重的少林寺方丈而言,顯然是一樁見不得人的“丑聞”,最終只得以生命殉之。而蕭峰身世之謎之所以被揭開,以至于流亡江湖,成為不世之人,算起來主要是因康敏設計而致,但在康敏,卻恰恰是怨蕭峰對她的美貌不假辭色。……除此之外,其他諸人或多或少地陷于“貪、嗔、癡”這“人性三毒”之中。段延慶為了奪回原屬于他的大理國君之位,竟成為天下“四大惡人”之首,不恥于江湖與人世。葉二娘因其子被人(蕭遠山)偷走,因而幾至瘋狂,以至于每天都要殺死一個嬰兒,成為“四大惡人”的第二惡。慕容博、慕容復為圖謀復國,作惡多端自不必說,最終也沒有能得到好的下場。營營茍茍,人生虛度,實在堪悲。而西藏喇嘛鳩摩智大師,本是一位高人,因陷于“貪”途,至于險些喪命,然后失去武功、保住性命,并從此大徹大悟,終成一代大德高僧。
小說的主題的第二層次是其大悲大憫,破孽化癡。值得注意的是,小說中雖有惡有善、有正有邪,但小說作者卻已超越了一般的善惡之念,深入到人性的畸型的世界之中,悲憫眾生之苦,而達到一種至高的境界。為“四大惡人”自然是惡之九者,自號為“惡貫滿盈”的段延慶,“無惡不做”的葉二娘等這些人在一般的小說中只作為“惡人”或“魔頭”可也只會叫人感到痛恨與憤怒,而決不會施予同情與憐憫。然在《天龍八部》中,描述了段延慶及葉二娘各自的不幸遭遇之后,對其惡行雖然仍是痛恨,然對其不幸卻有了極大的同情。相比之下,慕容博與慕容復也可以說是更“惡”之人,小說中的許多悲劇的真正成因正是他們造成的。然而他們在金庸筆下,也沒有被簡單化,更沒有簡單地被丑化。另一方面,玄慈其人乃是德高望重,且領導武林,誰知他居然正是誤殺蕭峰之母的主持之人,更是與葉二娘相戀——至善與至惡的情——之人,為此,善人之中亦有“三毒”所染,而“惡人”之中,則部分地情有可憫。這要看各人的言行舉止的成因與結果綜合而論。在這一意義上,小說《天龍八部》可以看成是一部“警世”寓言之集。如小說中的灰衣僧公然說法,到“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等,直為當頭棒喝。而小說中的人物的不同的下場,或幡然猛醒、恍然大悟,或若有所悟,或執(zhí)迷不悟者,都可以將之當作寓言中人看。從而有心的讀者可以從中受到很深的啟發(fā),收到破孽化癡之功效,至少可以對人心人性及人生與人世有更深切的了解與感悟。
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雖然“無人不冤,有情皆孽”,進而入“大悲大憫、破孽化癡”,這并不是小說作者及其主題不分善惡美丑,或宣揚一種徹底的“出世”或悲觀之念。小說中的三位主人公段譽、虛竹、蕭峰,雖然段譽不免“貪”于情,虛竹“癡”于佛,蕭峰則“嗔”于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然而這三位人物最終卻能以其仁義寬容與至情至性,擺脫冤孽,跳出苦海,從而成為俠之大者。蕭峰雖死,然以其一死,換得遼、宋兩國之間十數年的和平,可以說是重于泰山,雖死猶榮。而段譽、虛竹之生則更可以用其有用之身及其顯赫之位造福于民從而為俠為雄、得道成佛。這三人正是小說中的光明與希望之所在,亦正是小說的主題思想的最后的歸依。
最后,關于這部小說的結構,一般說來,確實比較松散,甚而并無中心情節(jié)及中心人物,使得小說的故事無法復述,且其結構也無法把握。但這只是一種表面狀況。實則這部小說的重心,放在人物形象的刻劃以及人物之間關系的表現(xiàn)上。小說中對段譽、虛竹、蕭峰等人物形象的刻劃,濃筆重彩,栩栩如生。而蕭遠山、慕容博、慕容復、鳩摩智、段正淳、段延慶、玄慈……等人物及刀白鳳、葉二娘、王夫人、秦紅棉、甘寶寶、阮星竹、康敏、王語嫣、阿朱、阿碧、阿紫、鐘靈、木婉清……等女性形象的刻劃,也都相當鮮明生動。其次,小說的結構雖表面上并無總體的完整性,但情孽相連冤仇相接、親情相交,卻又能盤根錯節(jié),形成一個內在的人世之“網”。再次,小說中涉及到宋、遼、大理、西夏、西藏等各國的歷史糾葛一干人物串聯(lián)其間,則又形成了一個更大的、更為完整的歷史之“網”,這些都可以看成是小說的內在的完整的結構。不可以故事情節(jié)或中心線索簡單地衡量之。
上一篇:《天馬霜衣》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天龍八音》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