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叢里的詩》
【本書體例】
溫瑞安著。長篇小說。40萬字。臺灣皇冠出版社1989年版。
故事發生在南宋奸相史彌遠獨擅朝政時期。
以“天涯刀”絕頂武功而縱橫天下、行俠仗義、積極抵抗外族入侵的龔懷俠,突然被江湖人談虎色變的,且稱之為“談何容易”的談說說、何九烈、容敵親、易關西四個官府捕快抓走了。為了反抗異族入侵,龔懷俠曾率領其所創立的“詭麗八尺門”的門下抗擊女真大軍,奇襲蒙古大營,以后又四處聯絡江湖各門各派,消除相互間的隔閡,意圖團結一致以抗擊外敵。就是這樣一位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義俠,竟被誣以“里通外國,圖謀不軌”的罪名而投進了黑牢,再也無人得見。由此,在平江府的地界上,引發了一連串驚心動魄的事件和變故,也顯現出所有人的廬山真面目。
初時,龔懷俠被抓的消息,并未引起多大的反響,就連“詭麗八尺門”也沒有采取任何積極行動。這種反常現象引起“劍俠”葉紅的注意,他開始了深入的調查。在調查中,使本來與龔懷俠心存芥蒂的葉紅了解了龔懷俠為人的高尚,促成和堅定了葉紅意欲營救其人的決心。
為了營救龔懷俠,一直熱戀著龔氏的嚴笑花不惜委身嫁給朝中高官;幾次襲殺龔懷俠而都遭失敗的在江湖上號稱“星星、月亮、太陽”的牛滿江、鍾夫人、陰盛男盡棄前嫌,積極參與營救行動;比武輸給龔氏的“刀一出手,人鬼不留”的刀客王虛空,為了能再與龔氏比試身手,也參與進來;封刀多年的老捕快“霹靂神捕”黃捕鹿,人稱“千里眼、順風耳”的哈廣情,“斬經堂”總堂主朱古泥,“踏雪無痕”巴勒馬,“滾云一刀斬”傅三兩,“闊斧”丁三通,“神通”莫虛洲,“跨海飛天”邢中散,“大擊大利”蘇看羊,“風刀霜劍”蘇慕橋,等等,江湖中的豪杰好漢,有名的或無名的,因為這種或那種原因,牽扯這種或那種關系,紛紛加入“救龔行動”中來了。
構陷龔懷俠,其實是奸相史彌遠與金軍相互勾結、狼狽為奸設計下的一個大陰謀,企圖藉江湖好漢武林豪杰營救龔懷俠之機,將其一網打盡,以消滅金軍南侵時必然會遭遇的來自民間的抵抗力量和可能會危及南宋小朝廷統治的武林正義之士。為使陰謀得逞,一方面,派出朝廷的鷹犬爪牙和金軍中的武林高手,以各種面目隱藏于江湖,又收買和利用武林中的敗類,對一切了解和掌握其陰謀和某些情況的義士俠客暗施殺手。另一方面,則以公開審訊龔懷俠為誘餌,散布種種流言和假情況,以激怒武林豪杰,引誘他們參與強行劫持龔懷俠的行動,企圖一舉殲滅。
就這樣,武林遭到一場空前的浩劫。屠殺,在三個場合幾乎同時進行。一個場合是在囚車所經過的交通要道,但囚車所押送的根本不是龔懷俠,卻是藏身其中的幾個朝廷的得力殺手;另一個場合是在牢獄中,當營救者沖進去時,遇到的竟是埋伏其內的一幫朝廷鷹犬和大批訓練有素的士兵;第三個場合則是在“詭麗八尺門”的議事廳里,“談何容易”四個捕快與“詭麗八尺門”六個當家的合手對付“劍俠”葉紅、嚴笑花和“詭麗八尺門”的八當家趙傷。
在這場極其慘烈的廝殺之后,敵我雙方大多同歸于盡,只有極少數人幸存下來。龔懷俠呢?有人說他已死在黑牢中了,有人說他已出來了,葉紅就覺得自己在路上似乎見到了龔懷俠。嚴笑花走了,葉紅依然留下來,這位一向不問世事的隱俠,創立了一個新的武林門派——紅葉盟,決心與入侵的金軍和腐敗的朝廷周旋對抗到底。
溫瑞安曾自稱最擅長寫抒情散文和雜文,讀者從他的其它小說中卻很難察覺出此人會有此特長。但是,讀過《刀叢里的詩》之后,便不得不承認,溫氏的確有此特長,雖然未必是最擅長者。用很美的散文詩般的語言去寫武俠小說,令人大開眼界。難怪他的最通俗不過的“通俗小說”竟能在臺灣極純的純文學雜志如《中外文學》、《聯合文學》上競相發表,其他原因姑且不說,語言之美不能不算一個原因。
《刀叢里的詩》文字美則美矣,卻又包容著極強的講述故事和刻劃人物的能力。于是,讀此書,猶如觀賞精雕細刻的工藝品,絕無某些武俠小說的粗糙或污濫;又如觀看驚險故事片那么通俗易懂,無須多少知識作功底。
小說以龔懷俠含冤被捕投入黑牢開篇,以營救龔懷俠為主要線索,鉤沉出許多武林舊事,引發了一連串江湖變故,牽動著各色人等。作者用敘事的形式展顯了各種人物的內心世界,江湖義士們的純真,癡情、滑稽和重義,亦莊亦諧,可歌可泣;武林敗類的猥瑣和無恥,令人切齒扼腕;官府殺手的卑劣和殘忍,令人膽戰心寒。小說雖然是以營救龔懷俠為中心展開的,卻沒有一上來就把題旨點破,呈現給讀者。而是以“劍俠”葉紅對龔氏被捕因由的調查為先導,層層剝離,處處留懸念,一步一步把讀者帶進危及武林的這場浩劫中去。更難能可貴的是,小說中把這場浩劫分在三個場合卻又同時進行描述,絲毫不亂。讀者如同擺脫了空間的羈絆,被賦予了極為廣闊的視野,使這場在不同場合中同時進行的浩劫悉數盡在眼底,如同親歷。
不同于一般武俠小說,作者并不刻意去描述武功的一招一式,而是通過人物和事件去寫人生、人性和人情。小說中有不少關于人生的精彩議論和哲理性的總結。小說結尾處借“刀一出手,人鬼不留”的王虛空之口道破了這部小說的題旨:“如果在刀叢里才有真正的詩,我只有在刀叢里尋找我的道。”刀就是詩,詩就是道。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中為自己的理想(不論這理想是高尚還是卑劣,或大或小)去探尋,去追求,去拼搏,去廝殺,并必將留下自己的人生軌跡。這就是小說緣何以《刀叢里的詩》為名的關鍵所在。
上一篇:《鳳棲昆侖》武俠小說鑒賞
下一篇:《劍上光華》武俠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