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新語《李生借親戚》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唐郎中李播典蘄州日,[1]有李生稱舉子來謁。[2]會播有疾病,子弟見之。覽所投詩卷,咸播之詩也。既退,呈于播。驚曰:“此昔應舉時所行卷也,[3]唯易其名矣。”明日,遣其子邀李生,從容詰之曰:“奉大人咨問,此卷莫非秀才有制乎?[4]”李生聞語,色已變。曰:“是吾平生苦心所著,非謬也。”子又曰:“此是大人文戰時卷也,兼箋翰未更,卻請秀才不妄言。”遽曰:“某向來誠為誑耳,二十年前,實于京輦書肆中以百錢贖得,殊不知是賢尊郎中佳制,[5]下情不勝恐悚。”子復聞于播。笑曰:“此蓋無能之輩耳,亦何怪乎?饑窮若是,實可哀也。”遂沾以生餼,[6]令子延食于書齋。數日后,辭他適,遺之縑繒。是日播方引見。李生拜謝前事畢,又云:“某執郎中盛卷,游于江淮間,已二十載矣。今欲希見惠,可乎?所貴光揚旅寓。[7]”播曰:“此乃某昔歲未成事所懷之者,今日老為郡牧,[8]無用處,便奉獻可矣。”亦無愧色,旋置袖中。播又曰:“秀才今擬何之?”生云:“將往江陵,[9]謁表丈盧尚書耳。”播曰:“賢表丈任何官?”曰:“見為荊南節度使。”播曰:“名何也?”對曰:“名弘宣。”播拍手大笑曰:“秀才又錯也,荊門盧尚書,是某親表丈。”生慚悸失次,[10]乃復進曰:“誠若郎中之言,則并荊南表丈,一時曲取。[11]”于是再拜而走出。播嘆曰:“世上有如此人耶!”蘄間悉話為笑端。
【注釋】 [1]郎中:唐代尚書省下所設各司的長官。典:主管。蘄州:今湖北省蘄春一帶。 [2]舉子:唐代由地方推薦進京參加進士考試的士人。 [3] 行卷:舉子第一次向別人投獻的作品。 [4]秀才:唐代稱應進士考試的人為秀才,意思是優秀人才。 [5]賢尊:對方父親的敬稱。 [6]沾以生餼(xi):贈給糧食。沾,分潤,施與。餼,谷物。 [7]光揚旅寓:使旅途所到之處光彩榮耀。 [8]郡牧:州郡的長官。 [9]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 [10]慚悸失次:驚慌慚愧得手足無措。 [11]曲取:不合法的取來。
【譯文】 唐代郎中李播擔任蘄州長官時,有個姓李的舉子來進見。李播恰好生病,就讓兒子接見他。兒子看了看他獻上來的詩卷,竟全都是李播寫的詩。他告退以后,兒子把詩卷呈獻給李播。李播吃驚地說:“這是我當年參加科舉考試時投獻的作品,只不過把名字改成他的了。”第二天,李播讓兒子邀請李生前來。兒子從容不迫地問李生:“奉家父命令,問一問秀才先生,這詩卷是您的作品嗎?”李生聽了,臉色大變,說:“這是我花費一生心血精心創作的作品,不會有錯。”兒子又說:“這是家父科舉考試時投獻的詩卷,而且連紙張、墨跡都沒改變,請秀才不要胡說。”李生連忙說:“我先前確實是說謊,這詩卷其實是我二十年前在京城書市上花一百錢買到的,真不知道竟是令尊郎中大人的佳作,小人心中十分惶恐。”兒子把這事告訴了李播,李播笑著說:“這是個無能的小人,不足為怪。貧窮饑寒到這種地步,也確實可憐!”于是就送給李生糧食,并讓兒子把李生請到書房來招待酒飯。幾天后,李生告辭,要到別的地方去。李播贈送給他縑和繒。那天,李播召見李生。李生先對李播的款待表示感謝,然后又說:“我帶著郎中大人的詩卷在江淮之間游歷,已經二十年了。如今想請大人把詩卷賞賜給我,不知行不行?它的寶貴之處就在于可使我一路上都光彩榮耀。”李播說:“這是我從前未考取時帶在身邊的,于今年事已高,身為一郡之長,這東西已無用處,奉送給您就是了。”李生毫不慚愧,立刻把詩卷放入袖中。李播又說:“秀才現在要到哪里去?”李生說:“要到江陵去進見表叔盧尚書。”李播問:“你表叔擔任什么官職?”李生說:“現為荊南節度使。”李播說:“他叫什么名?”李生回答:“叫弘宣。”李播拍手大笑,說:“秀才又錯了。荊門盧尚書,是我親表叔。”李生既慚愧又驚慌,手足無措。不久,又上前說:“如果郎中大人說的是真話,那么請大人連荊南的表叔,一起賞給小人吧!”于是他再拜叩頭,離開李府。李播嘆息說:“世上竟有這樣的人!”蘄州一帶全都把這件事當做笑話講。
【總案】 本文最大的特點是情節上不斷地出現出人意料的波瀾。李生用李播的詩卷招搖撞騙,不想撞在李播手中,此一波。李播寬恕了李生并加款待,此一折。李生不思悔改,反向李播要求繼續使用詩卷,李播竟又答應,此又一波。李生用假表丈欺騙李播,而其人恰又是李播的表丈,此再一折。李播揭穿謊言,李生先“慚悸失次”,繼而竟連表丈也要求借給,波瀾遂至高潮。情節的波折把李生的無恥面目一層一層剝露,最后展現主旨——李生乃無恥之尤。
孫言誠
上一篇:閱微草堂筆記《李生》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杜環小傳》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