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桓公北征》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桓公北征,[1]經(jīng)金城,[2]見前為瑯邪時種柳,[3]皆已十圍。[4]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
【注釋】 [1]桓公:桓溫(312—373),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yuǎn)西北)人。晉明帝婿,為附馬都尉,遷瑯邪內(nèi)史,進(jìn)征西大將軍,官至大司馬。卒謚宣武。北征:指出征姚襄事。 [2]金城:位于今江蘇句容縣北。 [3]前為瑯邪(langya 郎牙)時: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元年(335),桓溫為瑯邪郡太守。治所在金城。瑯邪,東晉元帝司馬睿大興三年(320)僑置郡,至桓溫為太守時,分江乘縣地為實土。 [4]圍:計算圓周的長度,以兩手合抱為一圍。
【譯文】 桓公北伐,途中再次經(jīng)過金城,看到他以前作瑯邪太守時所種植的柳樹,樹干都已經(jīng)大得有十圍了。感慨地說:“樹木尚且這樣,人又怎么能禁受得住時光的消磨!”攀下枝條拿在手里,淚水不斷流下。
【總案】 桓溫初為瑯邪太守到再次北伐經(jīng)過金城,前后有二十余年了,先所種植的柳樹,自然已長成大木,而其間人事的變遷當(dāng)更為巨大。無怪乎對著時光的流逝,深感生命的短促無憑,他要發(fā)出“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嘆。這兩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卻蘊涵著極為豐厚深沉的情味,它標(biāo)志著隨同文明的進(jìn)展,人們對于時間的認(rèn)識也更深了一層,和漢魏古詩中大量涌現(xiàn)出來的年華似水、世事難憑的情緒如出一轍。所以,它打動了后世許多讀者的心,異代之下,人同此感,如北周大文學(xué)家庾信曾寫過一篇《枯樹賦》,在《序》中記桓溫此事為:“桓大司馬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側(cè)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然文字雖增,情味似還不如原作雋永。
喬力
上一篇:板橋雜記《板橋雜記》原文|注釋|賞析|譯文
下一篇:世說新語《桓宣武》原文|注釋|賞析|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