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注釋】
左遷:貶謫。子規:別名杜鵑鳥,叫聲凄切動人。五溪:湘黔交界處的辰溪、西溪、巫溪、武溪、沅溪。泛指荒蕪偏遠之地。風:一作“君”。夜郎:在今湖南長溪一帶。
【鑒賞導示】
這是一首表達對朋友深情厚誼的抒情詩。
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希望在平息戰亂中竭忠盡智的李白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但不久由于李璘與其兄肅宗李亨之間的矛盾激化,永王被殺,李白獲罪流放夜郎。流放途中聞知好友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尉,李白憤然不同,寫下了這首絕句,以表示對友人的撫慰。此詩情景交融,色調凝重,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詩的前兩句寫得到消息的季節,以景傳情。詩人用“楊花落盡”、“子規啼鳴”兩個意象說明得知消息的時間是在暮春初夏之時,同時用花落飄飛、迷蒙一片、杜鵑聲聲這些隱含著的意韻表達心中的苦悶和傷感。揚花飄零,暗寓作者與王昌齡同為天涯淪落人。“子規啼”使人想起“杜鵑啼血”的凄婉傳說。“楊花”、“子規”一落一啼,一視一聽,兩個意象盡情渲染了一種濃郁的悲涼氣氛。作者融情入景、大膽夸張、豪放飄逸的“游俠”風格躍然紙上。“聞道龍標過五溪”直敘其事,表現出詩人對友人的同病相憐。“龍標”地處南蠻,遠離京都人煙稀少,文化落后,貶官到此,無異于流放,左遷龍標,要跋涉五溪,行程之艱難可想而知,詩人一語帶過,把途中一切略去,把聯想和想象都留給了讀者。后兩句抒情,表達對友人不幸遭貶的深切同情,為全詩精華所在。“我寄愁心與明月”,一個“愁”字,盡現朋友肝膽相照之情。此情無法當面訴說,那么,怎么才能把詩人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傳送給遠謫到夜郎之西的友人呢?詩人仰望蒼穹,一輪明月普照大地,詩人突發奇想,要將“愁心”寄與明月,請明月傳遞友情,直到那遙遠的夜郎之西。詩人選取了月亮的意象把它作為善解人意的朋友是巧妙地化用了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詩中的“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的句子,卻更富于想象,營造的意境更為空靈。人隔兩地,難以相從,月照中天,千里可共、兩人同在月下品味人生、輾轉難眠。詩人目睹李唐王朝日趨衰落,深感人生的坎坷,仍心系友人。詩人這博大的胸襟、真摯的情感,令人稱羨和感懷。全詩情景交融、色調凝重,畫面雖然凄清,卻意境開闊邁遠,極富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因而具有感人的藝術力量。
【鑒賞要點】
[1]名句: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2]情從景出,景情交融。[3]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上一篇:【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
下一篇:【唐】劉禹錫《烏衣巷》全詩原文、注釋和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