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揭短,不吝溢美之詞
原典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譯釋
別人的短處,切忌不要去揭露;別人自私自利,切莫去閑論評說;贊揚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別人聽到你的稱贊,就會愈加勤勉地做事。
解讀
不要去揭他人的傷疤
有句俗話叫“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中國人素來看重“面子”,而打臉和揭短都是最傷面子的事情,所以,在與人交往時,要時刻牢記這一點。正如《弟子規》里說的那樣“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別人的短處,切忌不要去揭露;別人自私自利,切莫去閑論評說。
在人際交往中,隨著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加深,一些年輕人就容易在言語上放松自己,與他人講話時就越來越不講究了,甚至開始肆意地調侃對方,以玩笑的方式揭對方的隱私。他們常常以為,既然是好朋友,就不用拘謹,彼此之間開開玩笑也沒什么,但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那些被揭短的人早已在心底埋下了對對方的厭惡之情。隨著網絡的發達和信息傳播的途徑多樣化,有一些年輕人,為了娛樂大眾,嘩眾取寵,故意將他人的隱私展示出來,供他人傳閱,或是把別人的隱私問題公布在網絡上,弄得盡人皆知,嚴重干擾到他人的工作和生活。
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是有失道德的行為。這些行為既會給他人帶來煩惱,也會嚴重影響到他人的生活。所以,即使是熟悉的人,我們也不該肆意揭短,令他人顏面盡失或陷入尷尬境地。
朱元璋雖說是跌跌撞撞當上了皇帝,可是,經歷坎坷的他一路走來也吃了不少苦頭。他曾經出過家,當過乞丐,當然,落魄的時候也結交了一些“狐朋狗友”。俗話說,“茍富貴,勿相忘”,那些曾經和他“并肩戰斗”過的窮哥們兒看到他當上了皇帝,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于是,都過來投奔他,想讓老朱看在以往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
有一位老鄉憑著這份關系,千里迢迢的從鳳陽老家趕到“皇城”南京。得意揚揚的他像是中了邪似的,一登上金鑾殿,就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呼其名,大聲叫嚷起來:“朱老四,你這皇帝當得夠愜意的啊,你還記得我嗎?我是鐵蛋啊,你忘了當年咱倆光著屁股一塊去偷田里的紅薯的情景了?偷來之后你用火把烤著吃,后來,被主人發現了,他就跑來抓我們,你跑得慢,被人痛打了一頓,還是我幫你脫險的。當時,我可沒想到你能有今天啊,真是今非昔比了,還有一次……”
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他想著,“要是再不制止,這位不分輕重的窮哥們兒就要將我童年時的糗事全部抖出來了。這不是鄉間野里,這可是冠冕堂皇的皇宮啊,當著文武百官,你讓我老朱的顏面往哪擱啊。”于是,怒不可遏的他下令將這位窮哥們兒拉出去斬了。
朱元璋的這位老鄉一心想和他套近乎,沾點“貴氣”,最后的結局卻是死在了“貴人”手里,這是為什么呢?惹上殺身之禍的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他揭了這位“貴人”的短。
我們懂得一個常識,當看到可愛的寵物狗時,我們忍不住想去撫摸它們,當然,我們通常會順著狗的毛發撫摸它們,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一旦逆著它們的毛發撫摸時,它們就會感到無比的難受,像是受到了驚嚇似的反過來咬你一口。
我們與人交往也是一個道理,與人交談時要多順著對方的意思說,而不是故意揭對方的傷疤。那么,有人會說,難道與人談話時就不能提對方不樂意聽的事情了?不是,如果我們要給對方提一些建議,可以在私下里說,而不是在公共場合講。所以,揭是指在公開場合講。至于隱私,自然不應該去打聽,更不應該去傳播。
在古人看來,一個有修養的人,就應該尊重他人的短處與隱私,真正做到“泛愛眾”,關愛所有的人。同時,一個心懷仁愛之心的人也是一個能夠看到他人優點的人。正如《弟子規》所說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贊揚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你經常稱贊一個人,宣揚一個人的好處,這個人聽到了,就會在心底感激你,并且愈加勤勉地去做事。
眾所周知,李白有個“詩仙”的稱號,那么這個稱號是怎么來的呢?據傳,這個稱號的來歷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的例證。
初唐時有個知名的詩人名叫賀知章,此人詩文俱佳,性情曠達豪放,善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當時的人們都特別仰慕他,愿意和他交談。賀知章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非常喜歡提攜晚輩,特別愿意去稱贊別人好的地方,宣揚別人的優點。所以,當他不經意間讀到李白的詩時,就對其大加贊賞,逢人就說李白是“謫仙人”。賀知章比李白要年長四十多歲,當時的李白還是一個毛頭小子,所以能夠得到前輩的贊賞,他感到非常欣慰,于是也更加積極努力地投入創作,并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另一方面,由于賀知章的知名度較大,加上他的大力宣揚,李白的才華終于被世人所知,而“謫仙人”的名號一傳再傳,最后成了我們所熟知的“詩仙”。由于性情相投,李白和賀知章經常在一起把酒言歡,吟詩作賦,這對“忘年交”的友誼也成了歷史上的佳話。兩人與其他六位詩人一起被譽為“醉中八仙”。
所以,多去宣揚一個人的好處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值得的,對于人際交往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每個人都渴望得到贊美,被人欣賞,所以我們不應吝嗇自己的贊美,在必要的時候要學會用贊美去俘獲人心,而只有當你學會了怎么去欣賞別人時,你的路才會越走越寬闊。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別人能尊重自己、欣賞自己或贊美自己。相信沒有人會喜歡被人揭短,被人痛陳不足之處吧。所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也會明白,當眾揭別人的短處,一定是種非常不好的行為。
所以,我們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切忌說一些傷害他人自尊心的話。既然我們講仁愛,就要學著欣賞他人、贊美他人,這樣世間才會充滿友愛。
弟子規精華
友愛貴在欣賞,而非揭短。特別是在公共場合,誰都不喜歡別人拿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開玩笑。揭短是不可取的,而贊揚卻是值得鼓勵的。當你用尊重和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時,別人也會覺得你為人好,必然也會把欣賞的目光投向你。
上一篇:不挑食,適可止;不飲酒,防出丑
下一篇:不明真相,不做謠言的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