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贛西北詩詞·黃庶父子·黃大臨、黃叔達
黃大臨,字符明,號寅庵,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黃庭堅胞兄,紹圣時為萍鄉令。有詩詞作品傳世,《全宋詞》輯存其詞3首,《全宋詩》錄其詩8首。
黃大臨工于詩,較為人稱道的有《寅庵喜成四詩遠寄魯直》,其三云:
手把齊民種蒔書,莎衫臺笠事耘鋤。夏栽翠竹余千個,春糞辰瓜滿百區。早秫旋舂嘗曲蘗,新粱炊熟自樵蘇。日西杖履行山口,招得鄰丁作飲徒。
詩中充滿對農事生活的喜愛。黃大臨有幾首贈詩,寫來情意深長,真切感人。如《奉寄子由》[1]詩寄蘇轍:
鐘鼎功名淹管庫,朝廷翰墨寫風煙。遙知道院頗岑寂,定是壺中第幾天。歷下笑談漫一夢,江南消息又余年。動心忍性非無意,吏部如今信大顛。
黃大臨亦擅填詞,作于宜陽送庭堅的《青玉案》,抒寫其對兄弟遭際的同情,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詞云:
行人欲上來時路。破曉霧、輕寒去。隔葉子規聲暗度。十分酒滿,舞茵歌袖,沾夜無尋處。故人近送旌旗暮。但聽陽關第三句。欲斷離腸余幾許。滿天星月,看人憔悴,燭淚垂如雨。
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曉別吾家黃叔度。弟兄華發,遠山修水,異日同歸處。樽罍飲散長亭暮。別語纏綿不成句。已斷離腸余幾許。水村山館,夜闌無寐,聽盡空階雨。
黃叔達(?~1100),字知命,黃庭堅弟。哲宗紹圣五年(1095),黃庭堅貶黔州,黃叔達攜家及庭堅子自蕪湖登舟,于次年到達黔南。元符三年(1100)歸江南,病卒于荊州途中。叔達學問、功名,都遠遜乃兄,只任過廬陵縣令和袁州通判。史稱黃叔達“雅負音節”,善詩句。他的小詩、樂府詩,都寫得清麗可愛,有詩40余首,附見《黃山谷集》中,《全宋詩》錄19首。
其《行次巫山宋楙宗遣騎送折花廚醞》詩云:
攻許愁城久不開,青州從事斬關來。喚得巫山強項令,插花傾酒對陽臺。
又《上南陵坡》:
風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百八盤。上得坡來總歡喜,摩圍依約見峰巒。
前首新穎活潑,充滿機趣,后首以俗為雅,以禪作詩,均有乃兄庭堅詩的風格。
黃叔達存《南鄉子》詞一首,詞云:
落帽晚風回。又報黃花一番開。扶杖老人心未老,堪咍。漫有才情付與誰。芳意正徘徊。傳語西風且慢吹。明日余尊還共倒,重來。未必秋香一夜衰。
詞人興致高漲,甚至帶有些許狂妄,要“傳語西風且慢吹”,又以“未必秋香一夜衰”,自詡人老心未老。盡管如此,一句“漫有才情付與誰”,道出了詞人內心深處那懷才不遇的感傷,使全詞在疏宕的外表下又深藏沉郁之美。
注釋
[1]史容所注編年本《外集詩注》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題下注云:“山谷兄大臨字元明。《寄子由詩》云‘鐘鼎功名淹管庫,朝廷翰墨寫風煙’。”則此詩為黃大臨所作。
上一篇:宋元江西詩詞·贛東詩詞·贛東其他詩人·饒節
下一篇:晉唐江西詩歌·晉代江西詩歌·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征·其他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