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漢六院賣風流》簡介|鑒賞
明代白話短篇小說。見《石點頭》第八卷。
故事敘貪官污吏吾愛陶的劣跡。他原是九家村一介鄉民, 自幼聰慧,但兇惡貪鄙, “同窗中一言不合,怒氣相加,揪發扯胸,揮磚擲瓦,不占得一分便宜,不肯罷休”,尤其在中了秀才后,更是不擇手段,魚肉鄉民,人稱“吾剝皮”。徽州汪商販帛途經荊州,他尋機刁難,將幾千金貨物“盡都剪破”,害得汪商人財兩空。他還無中生有指控王大郎窩藏盜賊,使王家七人死于無辜,并欲帶兵拘拿潛逃在外的大郎次子,以圖斬草除根。由于作惡多端,引起公憤,上司只得將其削職為民。吾愛陶埋名改姓,在金陵買了六個女子,開妓院賺錢,得汪商嘲笑、報復。后王大郎靈魂前來索命, “須臾間心胸直至小腹下,盡皆潰爛,五藏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得到報應而死。
小說淋漓盡致地揭露了封建官吏吾愛陶貪酷無比的形相,在客觀上暴露出明末官僚政治的黑暗和社會世風的弊端,頗有認識價值。
主人公吾愛陶是一個貪官污吏的典型。題為“貪婪漢”即點明其主要的性格特征。開篇引羅隱的詩和俗諺,對“坐公堂的官人”姿意攫取金錢的行徑作了有力的鞭笞,并說明創作動機是為了“盡可喚醒迷人”。作者先用敘述性的語言,交代了吾愛陶的貪財:“理上取不得的財,他偏生要取;理上做不得的事,他偏生要做。合村大受其害,卻又無處訴苦”。這就喚起了讀者的直接觀感,先給人留下一個明晰的印像。繼而敘寫他買通官吏,換得官身后的一系列勒索百姓的事件,將人民對吾愛陶“怨聲載道,傳遍四方”。接著,小說擷取汪商和王大郎遭害的兩個典型事例,具體而生動地描繪了吾愛陶“嚴刑卻為錢”, “無辜傷七命”的橫暴、奸詐。至此,小說的情節發展到了高潮。作品用犀利的筆觸,在聚光燈式的透視中,活現出這個惡魔的卑劣靈魂。最后敘寫吾愛陶的敗落,存在因果報應的歷史局限,缺乏真實感人的力量,但也渲泄了人民憎恨這類封建官吏的情緒,不失為是一篇較好的作品,對清代白話小說的創作有一定影響,例如杜綱的《娛目醒心編》卷十一《詐平民恃官滅法,置美妾藉伎營生》小說,顯然得之于本篇的啟迪。
本篇采用單線縱向發展的結構方式,按照主人公的生活足跡來設計故事框架。它的紐結點是吾愛陶對金錢的貪婪。圍繞這一點,作者由一般到個別,從抽象到具體,點面結合,逐層展現人物性格。這種“剝筍法”,可在層層遞進中不斷揭示人物的復雜心靈,有利于表現作品主題,同時,在審美情緒上,可引導讀者漸次進入藝術王國,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領悟到藝術的情韻。
上一篇:《譚意歌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賈云華還魂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