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皆可以為堯舜。
【注釋】
選自《孟子·告子下》。
堯舜:傳說中的上古兩位圣君。此處指圣人、賢人。
【賞析】
孟子提出,人的“性善”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外力強加的,并指出“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用水向下流的必然性來比喻人性向善的發展趨勢,生動地揭示了人性善的自然性和必然性,鼓舞了人向善的自覺性。在這個基礎上,孟子提出了個人修養的一個著名論斷:
“人皆可以為堯舜。”
意思是: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圣人。
孟子的性善論,指出了普通人成為圣人的可能性,它告訴人們,自己距離圣人并不遙遠,只要努力去想,努力去做,就可以趕上圣賢。這就是儒家思想強調的“圣人之道不遠人,遠人不可以為道”。對此,孔子比喻說,君子之道如行遠路,但須從近處開始,又如登高,須從低處出發。因此,它能為普通老百姓認識和實行,但是,它的最高境界連圣人也有所不知,難以達到。
孟子繼承孔子的思想,把道德的純潔性和可行性結合起來,既保持道德的高尚性,又不使它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孟子認為,圣人和平民都是人,二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只要自己愿意去努力,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他舉例說,慢慢走,走在長者身后,叫做悌;快步走,搶在長者前面,叫做不悌。慢慢走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關鍵是愿不愿意去做了。堯舜之道,就是要講孝悌。一個人穿上堯的衣服,說堯說的話,做堯做的事,便是堯了。一個人如果穿上桀的衣服,說桀說的話,做桀做的事,便是桀了。
所以,“人皆可以為堯舜”。一個人能否達到這個境界,關鍵在于自己有沒有決心去做,為善或為惡都在于自身的所作所為。
上一篇: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