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注釋】
選自《尚書·仲虺之誥》。仲虺,成湯的左相。誥,告。成湯滅夏,建立殷朝,天下平定,但成湯仍然自慚不如古代帝王,仲虺針對成湯的思想加以解釋說的一番話,名叫《仲虺之誥》。
好問:多問。
裕:足,豐富。
自用:自以為是。
【賞析】
夏朝末年,夏桀暴虐,王室內部矛盾日趨尖銳。成湯乘機發兵伐夏,鳴條一戰,夏師敗績,成湯建立商朝,并將夏桀放逐到了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他即位以后,施行德政,廉潔奉公,以寬治民,國力日益強盛。《詩·商頌·殷武》稱頌說:“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反映了商湯時期的盛況。然而成湯仍然感到慚愧,認為自己的德行趕不上古代的帝王。左相仲虺知道這事后,針對成湯的思想進行勸告說的話,記錄下來就是這篇《仲虺之誥》。
仲虺認為,成湯伐夏桀是奉上天之命,救民于水火,沒有什么可慚愧的。成湯不近聲色,不聚貨財,能寬能仁,昭信于民,深受人民愛戴,沒有什么可慚愧的。仲虺最后勉勵成湯繼續實行德政,推求夏桀滅亡的道理,吸取其亡國的教訓,使國家盡快昌盛繁榮起來。他告誡說:
“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己若者亡。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意思是:能夠自己求得老師的人就會為王,以為別人不及自己的人就會滅亡。善于求教的人,知識就充裕;自以為是的人,思想就狹小。
仲虺希望成湯謙虛謹慎,多看別人的長處,善于向人求教治國之策,繼續施行德政,不要松懈。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德行日新不懈”,就能得到天下萬國的尊奉和懷念;而自滿自大,就會連自己最“親近的九族也會離散”。
上一篇: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