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求益之道,在于能受盡言?;蜃h論經旨,有見不到;或撰文字,有所未工;以至凡在己者,或有未善,人能為我盡言之,我則致恭盡力,虛心而納之。果有可從,則終身服膺(ying英)而不失;其或不可從,則退而自省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張伯行《學規編類》卷十,兼采眾長類名言句子
凡是求得好處的方法, 在于能接受別人的無保留的話。 或者討論經書意旨, 自己有的見解有不到之處; 或者撰寫文章, 自己有未工致精妙之處; 以至凡是對于自己的缺點不足之處, 別人能對我全部指出, 我就應當洗耳恭聽, 虛心采納。 對于可吸收的正確意見,就應終身銘記在心而不忘掉;對于有的不正確的意見,就加以反省自勉。
上一篇:《凡讀書處事,當煩亂疑惑之際,正當虛心博采,以求至當.或未有得,亦當且以闕疑之意處之.若遽以所粗通之一說而盡廢己所未究之眾論,則非惟所處之得失,或未可知,而此心之量,亦不宏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讀書但當虛心平氣,以徐觀義理之所在.如其可取,雖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廢;如有可疑,雖或傳以為圣賢之言,亦須更加審擇.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腳踏實地,動有依據,無籠罩自欺之患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