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讀書處事,當煩亂疑惑之際,正當虛心博采,以求至當。或未有得,亦當且以闕疑之意處之。若遽以所粗通之一說而盡廢己所未究之眾論,則非惟所處之得失,或未可知,而此心之量,亦不宏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清·張伯行 《學規類編》 卷四,兼采眾長類名言句子
凡讀書或處理事情,當遇到昏亂迷惑的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應當虛心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 以求得正確恰當地解決。 有時一時得不到正確的意見, 就應把疑問暫時擱置一邊, 決不作主觀臆測。 如果急著以自己粗略理解的一種意見, 來全部否定自己并未研究的眾人意見,那么這樣做,先不說你堅持的意見是對是錯,而你的心胸氣量, 也實在不寬宏啊!
上一篇:《凡人有一行之善,則當學之,勿以其同時同處,貴耳賤耳目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凡求益之道,在于能受盡言.或議論經旨,有見不到;或撰文字,有所未工;以至凡在己者,或有未善,人能為我盡言之,我則致恭盡力,虛心而納之.果有可從,則終身服膺(ying英)而不失;其或不可從,則退而自省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