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擬題技巧借鑒·設問式
例文
滴水之恩,以何報?
□吉林考生
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就是說在你困難時幫助過你的,你就需要在別人危難時報答他。
滴水之恩,何以報?春天陽光普照大地時,用溫度回報了小河,讓小河的冰層消逝,使它能夠歡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報? 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淚水回報了大地,讓花朵開放得更加鮮艷,讓荷花在澆水之后開放得灼灼其華,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報?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經歷了春風夏日,落花用身軀回報了養著自己的大地媽媽。
滴水之恩,何以報? 冬天寒風凜冽,雪花飄落,萬物皆“冬眠”,只有梅花斗霜傲雪,用梅花的香氣來回報給人們……
大自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當你窮困潦倒時,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當你失意時,他為你開啟了導航燈,指引著你;當你失敗時,他為你鋪墊了一塊塊基石,讓你走向成功的階梯;當你惆悵時,他為你帶來了開心果;當你不幸時,他為你送來了幸福的青鳥;當你……然而,當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時,你,你又為他送去了什么,帶去了什么?是冷漠,還是備至的關懷?
滴水之恩,你以何報?
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回報了當初劉備的三顧茅廬的賞識;李密用忠心回報了君王的栽培與信任,用孝心回報了祖母的養育之恩;貝多芬用音樂的成就回報了父親的鼓勵與支持;當代歌手用聲音和美妙的音樂回報了熱愛和喜歡他的歌迷……他們都在回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一首歌道出了我們應當如何來回報“滴水之恩”,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回報曾經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
希望小學的女孩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記住了那句真、善、美的話語——“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學會幫助別人。”
叢飛節衣縮食,資助了178名貧困學生,而當他病倒時,卻無一人去看望他,這些受助者沒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沒有記住“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句古語。但叢飛的事跡得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肯定與贊許。他的付出我們來報。試問那些受助者,你們以何報曾經幫助過你們的人,是冷漠嗎?
滴水之恩,以何報? 用一顆真誠的、感恩的心來報;用你的關懷來報;淚水帶來的是失望,微笑送來的是關懷。因此用你一個甜甜的微笑來報。
你一句關懷的話語,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關懷的擁抱,一個感恩的眼神……都是滴水之恩,也都是涌泉之報。
啊!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啊!只要人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就將知道滴水之恩,以何報?
——“滴水之恩,以何報?”
——“滴水之恩,以心報。”
借鑒提示
設問是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以設問作文章的標題,能夠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明確了論述范圍,又啟發讀者從文中思考答案。設問句用作文章的標題,首先提出大家關心的問題,讓讀者思考。當讀者得出正確答案時,全文的道理也就明白了。它還可使文氣有變化、語意曲折,不平板,能啟發讀者思考,幫助讀者領會主題。這篇作文就是采用了設問式的擬題方式。作者是心中有數而問,而讀者看到“滴水之恩,以何報?”這個標題時,總要思考:我們到底該如何報答恩德?百思而不得其解,必然要細讀下文,當讀者讀完全文后,便能得出結論。那么,全文也就回答了標題所提出問題,這樣的標題使文章意味無窮。問而不答,深沉含蓄,有一問而領全篇之妙。
上一篇:作文表達技巧借鑒·補敘
下一篇:作文擬題技巧借鑒·評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