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題解析
[解題]真理(truth),即真實的道理,即客觀事物的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真理是指對事物的本質認識。真理往往是與謬誤相對的。對真理的追求是人們一直努力的目標。認識真理是一個曲折的過程,追求、堅持真理要有堅強的毅力、無畏的精神,有時甚至需要人們付出汗水和鮮血甚至生命。人類就是在對真理的不斷探索和發現中一步步壯大的。
[析題]真理的得來是不易的,它往往需要人們與謬誤做不懈地斗爭。如哥白尼的日心說,他因為與當時人們認為的地球中心說相對立而遭到了迫害,但是,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追求真理。真理還需要很多的客觀條件的支持,需要實踐的支持,堅持真理就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作者可以從真理的獲得過程來展開自己的文章;真理還需要人們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當真理以事實的方式擺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要有勇氣正視無情的真理,勝利永遠是站在真理一方的。為什么我們需要真理?怎么樣才能得到真理?從以上方面都可以進行立論。
[溫馨提示]真理與謬誤,有時是可以轉變的,對此,作者不可僵化地理解真理。在一定的時間內,謬誤可能被認為是真理,而經過科學的發展,人們也有可能發現以前的所謂真理也有可能是謬誤。
思路導引
真理是什么?真理就是相對本質與科學的原理,但真理與謬誤有時僅為一墻之隔,作者對此要有自己的認識。每一個人都為追求真理、宣傳真理、捍衛真理而奉獻畢生的精力,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由此可見,真理的得來是多么的不易,也警醒人們對真理要有珍惜的心。
人們會堅持不懈地對真理進行追求,這是因為人對真知充滿渴望,得到了真理,也就得到了認識的自由。怎么樣才能探求到真理?真理首先需要一顆勇于探索問題、探索世界的心,只有在對世界的思考中,才能發現問題,發現謬誤;同樣,真理還需要有為了證明真理而行動的決心與毅力,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有正視錯誤,堅持自己的正確的看法的勇氣,要有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等等。作者可以從多方面來探求真理的得來。
如果沒有了真理,這個世界會怎么樣?如果沒有追求真理的勇氣,真理的命運將如何?如果讓謬誤橫行于我們的世界,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如果將真理等同于永遠的真理,將謬誤等同于永遠的謬誤,又會怎么樣?如果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們畏懼權威,害怕權勢,又會怎么樣?種種思考都可生成文章論點。
對真理,我們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即要善于思考問題,又要勇于同權威作斗爭,要堅定自己追求真理的信念,同時也要辨證地看待真理與謬誤之間的關系。
論點集錦
1.真理是人可以擁有的最崇高的東西。
2.勝利永遠站在真理一邊。
3.真理之光有時可能變得暗淡,但它永遠不會熄滅。
4.追求、發現真理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5.一切都會過去,只有真理永存。
6.真理也會變成謬誤。
7.暴力摧毀不了真理。
8.追求真理需要堅定的信念、百折不回的勇氣、堅持不懈的努力。
9.熱愛真理才能發現真理。
10.必須要有勇氣正視無情的真理。
論據超市
[理論論據]
※朝聞道,夕可死矣。
—— (先秦)孔子
※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檢驗真理。
—— 毛澤東
※如果痛苦換來的是結識真理、堅持真理就應當自覺地欣然承受,那時,也只有那時,痛苦才將化為幸福。
—— 張志新
※*我們只愿在真理的圣壇之前低頭,不愿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我生為真理生,死為真理死,除了真理,沒有我自己的東西。
—— 王若飛
※個人的生命是可寶貴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寶貴;生命犧牲了而真理昭然于天下,這死是值得的。
—— 魯迅
※在尋求真理的長征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 華羅庚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于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而到處泛濫。
—— 〔英國〕培根
※正像新生的嬰兒一樣,科學的真理必將在斗爭中不斷發展,廣泛傳播無往而不勝。
—— 〔美國〕富蘭克林
※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猛烈,放射出的光輝就越燦爛。
—— 〔德國〕馬克思
※天才所要求的最先和最后的東西都是對真理的熱愛。
—— 〔德國〕歌德
※許多偉大的真理開始的時候都被認為是褻瀆行為。
—— 〔愛爾蘭〕蕭伯納
※掩飾真理是卑鄙,因害怕真理而撒謊是怯懦。
—— 〔俄國〕奧格遼夫
※一個人要發現卓有成效的真理,需要千百萬個人在失敗的探索和悲慘的錯誤中毀掉自己的生命。
—— 〔俄國〕門捷列夫
[事實論據]
*華羅庚不畏權威
1930年的一天,年輕的華羅庚,沒有上過大學的他看到一篇數學論文,作者是當時的權威人士、大學教授、數學家——蘇家駒,華羅庚反復讀了幾遍,覺得有問題。他就迅速拿起筆來,經過縝密的推理和運算,竟得到了同蘇教授的論文完全相反的結論。經過反復驗算,他最后認定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于是,他發表了論文,在數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生死為真理
王若飛同志在監獄中每天堅持操練。一個上了年紀的難友不解地問:“你打官司時,罵國民黨,罵蔣介石,天不怕,地不怕,豁出一條命,真夠好漢,可是坐在牢里還天天操練,又好像很愛護自己的身體,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飛笑答:“我不怕死,是因為敵人要損害我們的真理,我們必須拼命保護我們的真理;我愛護身體,是因為有了強壯的身體才能更有力地護衛我們的真理。我生為真理而生,死為真理而死。除了真理,我沒有我自己的東西。”
不屈的 “日心說”
布魯諾,哥白尼 “日心說” 的積極贊同者。他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展了 “日心說”,寫出了《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等論著,大膽提出:“宇宙是無限大的,其中的各個世界,是無數的。” 他不僅認為地球繞著太陽旋轉,而且認為宇宙中有許多像太陽那樣的恒星。他的學說,引起了羅馬教會的極大恐慌,他們利用布魯諾過去的一位朋友,逮捕了布魯諾。在地牢里,布魯諾經受了6年的折磨,劊子手們甚至把滾燙的油,一勺勺地潑到他的腳上,但始終無法使他屈服,最后,宗教裁判所判處布魯諾死刑。1600年2月17日,他們在百花廣場上,要活活燒死布魯諾。在最后的時刻,劊子手們仍然希望布魯諾放棄 “可怕的思想”,布魯諾堅定地說:“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
彭德懷種麥子
1959年,由于 “左” 傾思想的影響,大躍進中的浮夸風和盲目追求速度給中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災難。在 “廬山會議” 上,彭德懷勇敢地站出來批評 “左” 傾錯誤,但卻因此受到錯誤批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彭德懷同志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觀點,為了證實自己的觀點,他在自己的住地——北京西郊吳家花園的水塘邊,開了一分地作試驗田。他深耕細作,密植、施肥、澆水,完全按照當時刮 “浮夸風” 者說的辦法做,他就是要用實踐來證實自己是不是真反對錯了。結果到收獲的時候,一分地才收了九十多斤麥子,滿打滿算,一畝地也不過是1000斤,即使翻一番,也絕對不會超過2000斤,與浮夸風者所說的畝產上萬斤相距甚遠。彭德懷就是這樣一位求實的人。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給后人以深遠而巨大的鼓舞力量。
事實勝于雄辯
新中國剛成立不久,一些外國地質學家宣揚中國 “貧油” 的觀點,認為中國是 “貧油國”,“永遠也不能生產大量石油”。李四光不同意這種觀點,他全面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指出:新中國主要凹陷地帶對儲存石油有較好的條件,東北平原、渤海灣和兩湖地區可做工作,物探、鉆探都可以。兩種觀點,針鋒相對,究竟哪一個正確,在理論上爭論,是不會有結果的。通過大量實踐——大慶、大港、勝利、任丘等大油田的相繼發現,就宣告了 “中國貧油論” 破產,鐵的事實證明李四光地質理論是正確的。
猿 與 人
在很早以前,人們一直相信是上帝創造了人。達爾文創立了生物進化論,提出人是從猿進化而來的,這一觀點在當時被當作邪說。1860年6月30日,在英國牛津大學展開了一場關于人類起源的大辯論。生物學家赫胥黎宣傳進化論,認為人與猿是同一個祖先。以大主教威爾大福斯為代表的宗教勢力竭力反對這一真理,謾罵赫胥黎是 “達爾文的斗犬”,想利用宗教勢力嚇倒他。有人氣勢洶洶地問赫胥黎:“你是猿祖父還是猿祖母生出來的?” 這句刻毒的話一出,立即引起全場教徒喧囂。但是,赫胥黎毫無懼色,義正詞嚴地回答:“人類沒有理由因為他們的祖先是猴子而感到羞恥,與真理背道而馳才是真正的羞恥。只有那些游手好閑、不學無術而又一心要靠祖先出頭的人,才以祖先的野蠻而感到羞恥。” 赫胥黎終于贏得了辯論的勝利。
*一加一等于幾
一位著名學者在一次講演中向聽眾出了一道題:“一加一究竟等于幾?” 聽眾心想:“一加一等于二,天經地義!” 可是抬頭看看學者那神秘的樣子,又疑惑了,“一加一也許……也許……不等于二,而等于其他的什么數字吧。” 很長時間,沒有一個人回答問題,最后學者笑著說:“告訴你們,一加一等于二。”
[自我補充]
互動園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1.我們只愿在真理的圣壇之前低頭,不愿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
—— 郭沫若
2.人們以前一直認為太陽是繞著地球轉的,這是一種極為權威的認識。直到16世紀,哥白尼在反復觀察的基礎上,提出了 “太陽中心說”,糾正了統治歐洲一千多年的托勒密的 “地球中心說” 的錯誤,現在人們從認識太陽系擴展到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而且還在不斷深入到新領域。
要求:①這兩段文字對你有什么啟發,請根據上面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所寫內容在 “真理” 的范圍內。②題目自擬。③不少于800字。
[實戰演示]
精彩范文
真理與權威
佚 名
真理和權威應該服從哪一個?人們都會回答:“服從真理。”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據說,一位著名學者在一次講演中向聽眾出了一道題:“一加一究竟等于幾?” 聽眾心想:“一加一等于二,天經地義!” 可是抬頭看看學者那神秘的樣子,又疑惑了,“一加一也許……也許……不等于二,而等于其他的什么數字吧。” 很長時間,沒有一個人回答問題,最后學者笑著說:“告訴你們,一加一等于二。”
然而世上總有堅持真理而不迷信權威的人,正因有了他們,人類才 “有所發現”,“有所發明”,人類文明才能不斷達到較高層次。郭沫若就說:“我們只愿在真理的圣壇之前低頭,不愿在一切物質的權威之前拜倒。” 而華羅庚更是這樣做的。
1930年的一天,年輕的華羅庚,沒有上過大學的他看到一篇數學論文,作者是當時的權威人士、大學教授、數學家——蘇家駒。華羅庚反復讀了幾遍,覺得有問題。他迅速拿起筆來,經過縝密的推理和運算,竟得到了同蘇教授的論文完全相反的結論。經過反復驗算,他最后認定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于是,他發表了論文,在數學界引起了強烈的反應。
華羅庚十分可貴的地方,是他在權威面前,不但不迷信,而且勇于挑戰。不迷信權威是有道理的。人們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是隨著實踐而由淺入深、由低級向高級不斷發展的。真理也是發展的,不存在僵死的絕對真理。因而,任何權威也不總是都對。他們的理論和學說,都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和形成的。他們的研究方法也受到當時環境條件和科技水平的限制,不一定是最正確、最可靠和唯一的方法。華羅庚深知這些,所以敢于在 “權威” 面前糾正 “權威” 的錯誤。
誠然,我們說不迷信權威和 “真理”,并非懷疑所有理論和學說的真理性以及它對實踐的重大指導作用。既要看到真理的相對正確性,并以它來指導實踐,同時又看到它絕非終極的絕對真理,它還要在新的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經典點評
真理的獲得是要經過長期的艱苦的斗爭的,而其中與權威的斗爭又是最為艱苦的,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發現真理、堅持真理,往往伴隨著向權威的挑戰,這是一條普遍性的規律,這也是本文的論點。
圍繞 “不畏權威,發現真理” 這個論點,文章從正反兩個方面來進行了闡述。先用 “一加一等于二” 的例子,說明迷信權威之不可取,為反證;再從正面利用華羅庚不畏權威,堅持真理的例子,論證敢于向權威挑戰,才能找到真理。
文章旁征博引,擷取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例子,扣住中心不斷渲染,充分有力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實戰演練]
請按題目要求另寫一篇議論文。
上一篇:《目標》作文論點論據論證
下一篇:《真誠》作文論點論據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