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結構技巧借鑒·卒章顯志
例文
□匿名
喜歡荷,喜歡她的淡淡清香,喜歡它的淡淡粉紅,喜歡她的亭亭玉立,喜歡它的濯清漣而不妖,喜歡它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憐愛還是憐愛。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帶著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夢里,揮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還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麗還是她的俏麗。牡丹? 玫瑰? 百合? 菊花?面對這些后宮佳麗,我卻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藝術家,總覺得它們少了點什么,不能給我完全喜悅的感覺。也許這正是偏愛蓮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蓮,讓我覺得它就是花中之王,無花可比。朋友說我過于喜愛它,忽略了其他花的美麗,也許是吧! 暮春三月,百花爭怒,牡丹芍藥,妍麗嫵媚,使人為之震驚;夏季炎炎,紫羅蘭、玉蘭散發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讓人心曠神怡;秋高氣爽,菊獨傲枝頭,正直傲潔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獨自爭妍,不畏嚴寒,吐放清香,贊美之詞不可勝數。但是,我仍固執地認為蓮才是完美。
對蓮的喜愛,使我成為百花不公正的裁判。在生活中,對事物的是非曲直,我們仍是不公正的裁判嗎?
夜深了,我靜靜地躺在床上,被這個問題煩擾著。回憶的匣子被偷偷地打開,往事如水流過,重現眼前。
因對個別的崇拜,我成為他的守護者,旁人稍有異議,便拳腳相加,小伙伴們對之敬畏,便緘口不語,使我內心稍稍喜悅;因和親密伙伴要好,便不理事情對錯,不分青紅皂白,硬著頭皮要站在朋友一邊;因對個人稍有偏見,一出現可疑之處,聚焦點便投向他;因為自己的喜好盲目順從,人云亦云,都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猛然發現,曾經,自己是如此沒有主見。成了失根的蘭花,追逐的浮萍,飛舞的秋蓮,因風四散的蒲公英,我又當了生活不公正的裁判。
世界甚大,要認清每一事物,更應拋開我的個人感情,透過現象看本質,讓我們的生活更有主見,更能感覺自己的存在。就像一棵巨松,扎根在山崖之間,不隨山水、颶風而改變自己的位置;就像一棵獨自開在山谷里的野百合,不管有沒有人路過,仍開得那么鮮艷那么快樂。
愛蓮,卻不溺愛蓮。愛生活,應該是個公正的裁判。
借鑒提示
卒章顯志即指在文章結尾時才將主旨巧妙點化出來的寫作方法。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談到樂府詩寫作時,曾講到詩歌結尾的一種方法,叫“卒章顯其志”,就是說在詩歌的結尾處,用一兩句詩歌把所反映的現實意義揭露出來,有助于讀者明確文章的主旨。本文開頭寫了自己對蓮花的種種偏愛,這種偏愛讓作者忽略了牡丹、芍藥,淡忘了紫羅蘭、玉蘭,遺棄了秋菊與冬梅,使他成為“對百花不公正的裁判”。緊接著作者展開回憶,在生活中常因喜好而盲目順從,人云亦云,當了“對生活不公正的裁判”。然后進行自我解剖與重新認識。最后用一句話結尾,揭示出對自己喜愛的人或事物,不能一味盲從,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更應該有一顆公正的心的主題思想,做到了卒章顯志。卒章顯志的“志”,并非突兀而來,更不是外加的標簽,而在文章前面的敘述或議論中,已蘊含著,只是未點明罷了,待到文章最后才把主旨亮出來。讀者見“志”后再回味全文,感受會更深,效果會更好。要寫好這類文章,結尾一定要運用精辟的議論或抒情涵蓋全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上一篇:不同題型作文借鑒·半命題作文
下一篇:作文擬題技巧借鑒·雙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