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技巧借鑒·化虛為實
例文
地震兄妹
□四川考生
5月永遠都是那么潮濕。已是初夏的陽光特別的刺眼,地震過后的四川空氣是那么的沉悶。滿天的灰塵在山谷中旋轉(zhuǎn),陽光透過云層照耀著這片大地。
山腳下,國道上,一個13歲的小男孩背著一個2歲左右的小女孩,邁著堅毅的步伐,走在因為地震已變得坎坷的路上。沾滿灰塵的衣褲,滿是泥土有些磨損的膠鞋,向人們透露:他們是從遙遠的災(zāi)區(qū)徒步而來。
通過記者的報道我知道了他們是災(zāi)難的幸存者。他們的家在一個比較偏遠的山村,父母親人在災(zāi)難中死亡,房屋全垮了。哥哥背著年幼的妹妹,走了三天的路才來到這國道上。
隨著鏡頭的推移,給了這對兄妹一個特寫。哥哥臉色如灰,眼神卻出奇的堅毅,仿佛黑夜中閃爍的燈。妹妹自在地在哥哥背上喝著水,臉上一片寧靜和好奇。
記者問:“你要把妹妹帶到哪里?”
他回答:“我要把她帶到安全的地方。”語氣中有不可置疑的堅定。
也許,妹妹曾經(jīng)問過哥哥:“我們要去哪里?”
三天的時間里,哥哥也不知多少次地安慰妹妹。余震不斷,滑坡不斷,塌方不斷,灰塵漫天飛揚,從地底不時傳來的奇怪的嗡嗡聲中,不知哥哥是怎樣煞費苦心,才撫平了妹妹心中的恐懼;也不知哥哥采取了什么辦法,壓住了妹妹心中對父母的思念。三天的山路行走,哥哥歷經(jīng)了多少艱辛才解決了平時看似簡單的吃喝問題!
正是因為哥哥心中有“帶妹妹到安全地方”的信念,才讓他變得如此堅強;正是有了哥哥的堅強,才保證了妹妹至今無憂無慮。
看著這個鏡頭,我想起了鄭板橋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晶瑩的淚水滑過我的臉龐,我覺得他猶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般堅毅。
一對平凡的兄妹注定有著不平凡的人生。哥哥注定了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本不屬于他的責(zé)任。地震兄妹的鏡頭不斷在我腦海顯現(xiàn),哥哥的堅強會鼓勵人們,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堅強地挺過去。總理曾經(jīng)說過,房子倒了可以重建,道路斷了可以再修,只要人在就好。
有句古語說得好:“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經(jīng)歷了這番磨難的地震兄妹,將來一定會和同齡人一道,成為祖國建設(shè)的棟梁。
祝愿兄妹一路走好,祝愿所有活著的人們一路走好。
借鑒提示
化虛為實是指在立意上將抽象的概念、虛幻的情感思想、難以傳達的認識轉(zhuǎn)化為鮮明的具體可感的形象。通過有形的載體去展示無形的話題,這樣可以迅速破譯話題,鎖定作文的立意走向。堅強是一種品質(zhì),一種精神,這是一個抽象概念,要把它物化、具體化。展示這種品質(zhì)時如何做到言之有物,深刻具體,這是一大難題。本文作者將目光鎖定在一對平凡的兄妹身上,把他們在特殊環(huán)境下的堅強品質(zhì)通過具體可感的神情和言語體現(xiàn)出來。“我要把她帶到安全的地方”,語氣中有堅強。“哥哥的堅強會鼓勵人們,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要堅強地挺過去”,這樣豐富了堅強的內(nèi)涵,形象鮮明,于細微處見精神,血肉豐滿,感情真摯,使全文有了依托,有了展開的主導(dǎo)意向,寫得集中、緊湊。古語云:“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化虛為實的一大好處就是便于下筆,具體可感。抽象的東西不易表現(xiàn),我們就將它具體化,讓讀者能夠看得見、摸得著。
上一篇:作文立意技巧借鑒·化大為小
下一篇:不同題型作文借鑒·半命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