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揠苗助長》注釋,意譯與解說
宋①人有閔②其苗之不長而揠③之者,芒芒然④歸,謂其人曰:“今日病⑤矣! 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長者, 揠苗者也。非徒無益, 而又害之。
—— 《孟子·公孫丑上》
【注釋】
①宋:春秋時國名,都城在今河南省商丘縣一帶。②閔:通憫,憂慮。③揠(ya):拔。④芒芒然:疲勞倦怠的樣子。⑤病:疲倦。
【意譯】
宋國有個人,憂慮自己田里的禾苗長得不快,就干脆去挨棵把禾苗拔高了一些。他疲憊不堪地回去,對家里人說:“今天可累壞了!我讓禾苗一下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干枯了。世上不愿意幫助禾苗生長的太少了。有的人以為事情不能馬上見效,就放棄不干,就像那個種田而不鋤草的懶漢。有的人急于求成,一心要使禾苗快快生長,就像這位拔苗助長的蠢漢。這樣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
【解說】
禾苗的生長自有其客觀規(guī)律,絕非人的主觀意志可以隨意改變。宋人的愚蠢就在于不懂得這一道理,盡管他的出發(fā)點未嘗不好,但由于違背了事情的客觀規(guī)律,盲目蠻干,結(jié)果事與愿違,“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這無疑是給宋人當(dāng)頭一棒。
【相關(guān)名言】
愚人通過不幸而得智慧。
——希臘·德謨克利特
自然從來不開玩笑,她總是嚴(yán)肅的,認(rèn)真的,她總是正確的,而缺點和錯誤總是屬于人的。
——德國·歌德
上一篇:《呂不韋·掩耳盜鐘》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陳仲子·昌羊》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