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牧豕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記·平津侯列傳》:“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字季?!邑?,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學(xué)《春秋》雜說?!薄稘h書·公孫弘傳》亦載。
【今譯】 公孫弘為漢武帝時(shí)丞相,封平津侯。當(dāng)初家中貧困,在海邊放豬。四十幾歲才開始學(xué)習(xí)《春秋》等書。
【釋義】 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貧賤。
【典形】 公孫牧豕、牧豕、平津牧豕、四十牧豕、孫弘牧、牧淄源豕。
【示例】
〔公孫牧豕〕 清·孫枝蔚《塒齋》:“寧戚既飯牛,公孫亦牧豕?!?/p>
〔牧豕〕 清·唐孫華《燕臺(tái)懷古》:“食牛與牧豕,豈曰無英材?!?/p>
〔平津牧豕〕 宋·黃庭堅(jiān)《次韻楊明叔見餞》:“平津善牧豕,佽飛能斬蛟。”
〔四十牧豕〕 金·元好問 《古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負(fù)薪?!?/p>
〔孫弘牧〕 北周·庾信《謝滕王賚豬啟》:“孫弘牧于淄水,惟以求錢; 卜式養(yǎng)于上林,豈知其味?!?
上一篇:八月浮槎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典鹔鹴裘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