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
“虬”是形聲兼會意字。小篆從蟲,丩聲,丩兼表糾曲之意。隸變后楷書寫作“虯”,俗省作“虬”。如今規范化,以“虬”為正體。
《說文·蟲部》:“虯,龍子有角者。從蟲,丩聲。”(虯,有角的幼龍。從蟲,丩聲。)
“虬”的本義為傳說中有角的龍。如《楚辭·涉江》:“駕青虬兮驂白螭,吾與重華游兮瑤之圃。”意思就是駕著青色的虬龍和白色的螭龍,我要同重華一道去游仙宮。
因為虬龍的身子是蜷曲的,故可以引申為像虬龍那樣的盤曲、蜷曲。如羅鄴《老將》:“弓欺猿臂秋無力,劍泣虬髯曉有霜。”這當中的“虬髯”就是指彎曲的頰須。
上一篇:《虐》字義,《虐》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虐》
下一篇:《討》字義,《討》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