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鑒賞·情書·為梁上黃侯世子與婦書》注釋與鑒賞
北周·庾信
昔仙人道引①,尚刻三秋②;神女將梳③,猶期九日④。未有龍飛劍匣⑤,鶴別琴臺⑥,莫不銜怨而心悲,聞猿而下淚⑦。
人非新市⑧,何處尋家?別異邯鄲⑨,那應知路!想鏡中看影⑩,當不含啼;欄外將花⑪,居然俱笑。分杯帳里⑫,卻扇床前⑬,故是不思,何時能憶?當學海神⑭,逐潮風而來往;勿如織女,待填河而相見!
[注釋]① 仙人道引: 仙人指干寶《搜神記》中的杜蘭香。道引原指中國古代強身除病的一種養生方法,后為道教承襲,當作“修仙”方法之一,這里表示仙人的行動。 ② 刻: 通克,約定時間。三秋: 秋季。③ 神女: 干寶《搜神記》:“三國時,魏弦超夜獨坐宿,夢有神女從之,自稱天上玉女……”④ 九日: 即九月九日。⑤ 龍飛劍匣: 出自《晉書·張華傳》。龍飛,喻夫妻分離。⑥ 鶴別: 喻夫妻分離。⑦ 聞猿而下淚: 盛弘之《荊州記》:“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⑧ 新市: 古地名,在今湖北京山。新莽末年,新市人王匡、王鳳在綠林山率領饑民起義。此處指流落逃亡、無家可歸的饑民。⑨ 邯鄲: 地名,今屬河北。《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上(漢文帝)指視慎夫人新豐道曰:‘此走邯鄲道也。’”按,慎夫人是邯鄲人。⑩ 鏡中看影: 范泰《鸞鳥詩序》:“昔罽(jì)賓王得鸞鳥,懸鏡以照之。鸞鳥睹影而鳴,一奮而絕。”比喻夫妻別離。⑪ 將: 拿。⑫ 分杯: 即合巹(jǐn),古代婚禮儀式之一。⑬ 卻扇: 古時一種婚俗,新娘在行禮時以扇遮面,交拜后即去扇。⑭ 海神: 《神異經》:“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發白衣玄冠,從十二童子馳馬海上,如飛如風,名曰阿伯。”
[作者]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北周文學家。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扣留。歷仕西魏,北周,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稱庾開府。能詩善賦,亦擅駢文。在梁時,與其父庾肩吾及徐摛、徐陵父子在梁簡文帝蕭綱周圍共成宮廷文學代表,時號“宮體”。入北方后,變輕艷浮靡為蕭瑟蒼涼,取得較高的文學成就,并為杜甫所推崇。原有集,已佚。后人輯有《庾子山集》。
[鑒賞]庾信是南北朝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作者之一。早期詩賦,風格細膩精工,纖柔綺艷,聲韻婉諧,在這篇替人代寫的情書中,我們亦能領受到他這種過人的風采。文始落筆,一股哀怨之情便撲面而來,作者大呼: 仙人、神女之別,尚有期限;而人間夫妻的離分,又何日能團圓呢?!念此不能不令人銜怨心悲,潸然淚下。古人向來是聞猿鳴而驚悲,用在此處,平添幾分哀意。文章的下半段,陡然峰回路轉,頓顯一派溫暖爛漫之春意。昔時夫妻間的濃情蜜意、琴瑟和諧與前文的冷峻寒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鏡中看影,欄外將花,分杯帳里,卻扇床前,是何等的和美纏綿!也正是這些離之悲、合之歡所造成的強烈反差,遂使文章結語中的誓言顯得更加鏗鏘有力!
上一篇:《書信鑒賞·友書·為幽州牧與彭寵書》注釋與鑒賞
下一篇:《書信鑒賞·情書·為王寬與婦義安主書》注釋與鑒賞